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光明圣洁(1/3)
    数日后,一道巨大的光幕矗立在国书院的广场上,吸引了无数学子的目光。

    上面是一篇文章柳状元所写的有关于神书的心得感悟。

    虽然有人质疑柳状元并非神学院的人,凭什么写这个心得体会

    “我记得圣上当时御赐的正是神书一册,期望柳状元多多参悟,想来能写成此文也并不奇怪。”

    温柔的女声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韧。

    众人看去,见说话之人正是探花林书影,有些本欲反驳的话便咽了下去。

    “而且,你们忘了柳笙可是会试第一,难道你们真的觉得她对神书的理解会比你们差”

    林书影身边正是瞿春妍,抱着双臂靠在走廊柱子上,冷冷地看着围观的学子。

    “是啊可别忘了会试考的正是对神学的感悟。”

    “柳状元愿意拿出来分享,还是得好好看看。”

    于是在议论声中,众人阅读起来,不禁赞叹连连。

    “柳状元的文章果然写得好啊”

    “这文章里的道理,虽然不像文公子讲课那般深奥玄妙,却浅显易懂,通俗明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将信仰传递到百姓之中。

    国书院学子,当以百姓为念,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若能洞察民情,施展所学,解民之困,则国泰民安,社稷长治。吾辈奉行神道,身负重任,更应以天下苍生为怀,使神之光辉普照四海,方不负无上神之庇佑

    “关键是要为百姓做实事,这道理虽浅,却不易做到啊”有学子感慨道。

    文章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治理之道的深入探讨。

    没有人在意这个细看之下似乎与神学无关,只是在想着,这些道理似乎都能印证现实,是切切实实可行、没有丝毫藏私的法子。

    甚至最后,柳状元还提出欢迎大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神学解民之困。

    诸君若有见解,还望共议探讨,以期同心协力,为民造福,延绵神光。

    “柳状元的格局”有人不禁感慨,“犹如山川大海。”

    “咦,这文章

    “这是神学院徐大娟的感悟,神之一道”有人朗朗读起,频频点头。

    徐大娟的点评下方,甚至还有来自于欢的一条长长的感悟。

    徐大娟和于欢都是殿试前十,自然引人瞩目,两人的感悟与柳笙的文章相辅相成,众人只觉收获颇丰。

    而其他人的感悟长短不一,甚至只有几个字,例如“甚好”、“有理至极”、“学之”等等。

    “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上面分享”有人终于明白过来。

    “可以是可以,但应当如何做呢”

    “你们注意到了吗除了柳状元以外,其他评论者皆是光明社的社员”有一人甚是敏锐,一语道破。

    “光明社”有人奇道,还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一位知情的学子低声解释“就是那个寒门弟子自己成立的”

    “但他们竟然把社内的交流就这样公之于众,任人阅览”

    正说着,懒懒的声音传来“当然,敝帚自珍不是我们的风格。”

    大家循声看去,一眼认出,是徐大娟。

    徐大娟和好几位光明社的社员一起,包括云吉稻、郑洵和关斯芸。

    林书影和瞿春妍见了,遥遥点头示意。

    “可是,你们这么做,也不见得会增加你们的社员啊。”有人好奇道。

    “我们的目的不是招揽社员,而是推动知识的公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