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你的名字这样的电影,应该立马封杀下映,是会教坏年轻人,毁了华夏下一代的电影。”
“还有很多更加难听,赤裸的话,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我想说的是,他们代表不了年轻人,也代表不了观众影迷。”
“现在你们看过这部电影了,能告诉我,一部电影而已,真的会教坏你们吗”
坐在观众席上的影迷观众们,一脸茫然的左右对视。
年轻人都是叛逆的,都是不服的。
他们才不认可那些所谓的前辈、教授的看法呢。
那些老一套的观念,早就过时了
“不会”
“这是一部好电影”
“我喜欢”
“拍得好”
各种各样的支持声从观众席上响起。
附和的声音越来越多,杂七杂八的支持声渐渐汇成了同一句话。
“我们爱看”
吴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几位主演也红了眼眶。
“只要你们爱看,那就够了。”
吴渊带着所有主创,郑重的向观众席鞠了一躬。
“谢谢大家”
坐在前往苏州的大巴车上,吴渊失神的看着窗外略过的风景。
你的名字上映后的票房成绩非常喜人。
首日1200万,上映三天票房3200万,首周4500万,最终票房破亿已经不是问题了,甚至有可能期待一下2亿票房。
但随着票房节节攀升,你的名字也陷入了舆论中心。
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讲述两个17岁少年的“爱情”故事。
哪怕从头到尾吴渊并没有戳破这件事,但任何一个看完电影的人,都会将这部电影当爱情片看待。
而在2004年的当下,“早恋”在上了年纪的人眼里,绝对是如猛虎一般恐怖的一件事。
对内地电影来说,这个时代是个好时代。
现在总局的审片尺度,可比后世宽多了,很多放在10年后根本不可能上映的电影,现在都可以过审。
但是可以过审,不代表那群老学究、所谓的电影界前辈就会认可了。
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他们,对你的名字这种青少年爱情电影,绝对是嗤之以鼻,甚至视为蛇蝎的。
很多高校里的老教授,部分老导演,都在报纸上公开呼吁,停止你的名字的放映,封杀这部电影。
他们认为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导向太不正确的,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会做出错误的引导,教唆早恋。
而且这股舆论的声势还不小。
在你的名字上映前,纸媒上刊登的还都是各路参加首映嘉宾对这部电影的夸赞之语,风评那叫一个好,恨不得把这部电影捧上天。
然而到电影正式上映后,那群常年把握报纸“社评”的老教授,大专家们,立马夺回了话语权,对你的名字口诛笔伐
巴不得这部电影立马暴毙
纸媒风向转变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可能这就是舆论吧,和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神奇的是,报纸上一片谴责之声,你的名字的票房却节节攀升,越来越好了
经历了新世纪变革,与国际接轨的年轻人们,根本不在乎这些老学究们的想法。
甚至他们越是批评、批判你的名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