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不但朱勤炼没有任何的出头机会,朱勤炼的儿子也注定了生下来就是做辅国将军,儿子的儿子未来则是奉国将军,如果大明不出问题,朱勤炼一家接下去五代人的命运都已经被安排妥当,没有任何脱离的机会。
高门大户结清都是为了用姻亲关系拓展自己的家族,大明宗室自然不是他们的理想对象,所以朱勤炼能够娶到的老婆只是祥符本地一个翰林的庶女,朱勤炼的儿子朱朝燿更是只能娶当地县教谕的女儿为妻,县令之女都看不上他。
朱载堉之所以要求万历皇帝开放宗室科举,也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他觉得能让宗室子弟参与科举多少也能给这些大明宗是一个未来的奔头。
不过后来的实际状况和朱载堉所想出入很大。
宗室子弟虽然不能做官经商,但是只要能分到爵位的宗室,保证温饱还是可以的,到崇祯年间奉国中尉以上的宗室人数也上万了。这些人全都在宗学里读过书,都认字。
按理说在大明的识字率情况下,上万进学读过书的宗事子弟应该成为科举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从天启年间开放宗室科举以后,一直到大明灭亡,几十年间考出了快三千个进士,而其中出生大明宗室子弟的宗科进士总共才十三人,这还不如南方一个科举强县在这些年中考中进士的人数,要知道到崇祯末年大明宗室人口已经接近二十万,远超明末一个县城的人数规模。
且这些宗室进士中有很多已经是没有爵位的平头宗室,甚至还有父亲那一辈已经偷偷给人当铁匠儿子那一辈努力读书考中科举的宗室子弟,这样的宗室进士能出头只能归功于他们学习的刻苦,和他们的宗室身份已经完全没有关系。
只能说朱载堉对于自己的这些宗亲估计过高了,大明的宗室子弟的确大多识字,但是他们根本懒得去钻研科举,只想着继续躺平吃皇粮。
而朱勤炼这一支却是周藩宗室之中的一个例外,大明的十三个宗室进士中周藩就占了两个,而且全是开封府符祥县的周王府宗籍。
朱勤炼这一支宗室绝对是宗室之中比较有志气的,因为从小没有科举的需求,朱勤炼自己的学问水平也不高,但是自从天启年间准许宗室科举以后,朱勤炼的儿子朱朝燿就开始刻苦学习,希望能够考个功名,虽然他这一辈子只考上秀才,但到了朱勤炼的孙子则终于成功考中进士。
周藩所出的另一个进士也是朱勤炼表哥的儿子,也是差不多的父子两代努力之后才得以高中。
周王府这一系的宗室教育水平明显优于其他宗师,大明灭亡时,相比于其他宗室舍命不舍财的操作,末代周王朱恭枵还能主动拿出财产加筑开封城、犒赏军队,使得李自成数次攻打开封府都无果而终。一直到明亡前一年李自成大水淹开封,朱恭枵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跟军队突围出城,虽然出城不久就病死了,但好歹没被李自成抓去煮了。
到了南明周王封号居然还传了四代,末代周王朱伦圣随郑成功至台湾,直到郑克爽降清后才不知所终,属于少数成功通关明末乱世的藩王世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