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9章 民族之辨(2/3)
是到宋朝呼延家族显然对中华民族相当认同,呼延赞为宋太宗冲锋陷阵,赤胆忠心,北宋末年呼延庆还出使金国,受尽苦楚,依旧完成任务。

    和徐奋鹏满纸悲愤的文字比起来,王文龙的文字非常理性。

    放下徐奋鹏的书,李如一又拿起民族国家论开始,只是稍稍看了几句,他就觉得眼前一亮。

    呼延氏显然不会认为自己不是宋人。

    他又举例出鲜卑氏、慕容氏这些姓氏,这些氏族当年也是带着族人内附中原王朝,日久年深后这些姓氏也已经就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份子,和出自中原的其他姓氏后人有一样的认同。

    将两人的书对照在一起,李如一觉得徐奋鹏的汉人王朝执念其实就是王文龙所分析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想,只不过似乎是王文龙所说民族主义中偏于狭隘的那一种,有点类似于王文龙书中欧洲人的“纯洁民族思想”。

    当李如一读到民族国家论对于未来中华民族的展望,他忍不住击节赞叹。

    王文龙表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由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太多,不可能像分裂的欧洲国家一样形成单一民族国家,中原王朝所要构建的民族主义,无论是用汉民族去压制少数民族,还是用少数民族压制汉民族,未来一定都会失败,只能走民族团结同化的路子。

    而这样的民族团结,很可能在被侵略或者是团结对外殖民的过程中实现。

    李如一已经被王文龙的理论所说服,他觉得如果大明能够对外殖民扩张,说不定就能够像王文龙预言的一样建立起一個统一的中原王朝认同。

    他反复翻阅着民族国家论,终于忍不住提笔写出文章

    “王建阳有感于大员岛闽人助倭之事,写作民族国家论,其目的并非批判,而是倡导建立民族主义。余观如今谈建阳所谓民族主义之人,其实皆说华夷之辩,此辨究其根本乃是出自方希直释统一文。”

    “方希直以为天下有正统变统二种,唐虞三代及汉唐宋、本朝,其主有爱民之心,为正统,五胡十六国之君,因其主不可守正,故为变统,然而蒙元是正统是变统为此一讨论,便是今日华夷之辩之滥觞。”

    “如今王建阳民族国家论格局又超华夷之辩,一扫百多年间讨论之窠臼,别开一篇章,日后当可称为民族之辨矣。”

    方希直就是方孝儒,这位在朱棣攻占京师后拒不投降、被凌迟处死、诛灭十族的大臣是明初绝对的文坛领袖,整个明代“华夷之辨”的讨论起自方孝孺的老师宋濂,在方孝孺写出文章之后日渐传开。

    民族国家论提出了一种比“华夷之辨”更有可行性的民族构建方式,而且理论详细,见识远超此时的其他民族主义作品,流传到江南之后,自然很快就受到众人追捧,各报纸都出现讨论此书的文章,在府县学中也经常有人为此书激烈讨论,发表观点。

    而李如一所写的文章在这些观点之中是最出挑的,特别是他提出的“民族之辨”说法切中要害,居然不胫而走。

    方孝孺的官方评价在朱棣死后就已经改变,此时更是已经被文人捧上神坛,虽然大明官方没有追封他任何官位,但是方孝孺的牌位已经进入南京官方的表忠祠。此时民间对于方家后人极为照顾,嘉靖年间还出过松江府的文奸为了谋求名声自称是方孝孺后裔的事件,此子乱认祖宗,骗到许多士大夫的保举推荐,后来还是被方家人察觉到问题告到官府才了结。

    王文龙莫名其妙就被捧到和方孝孺一样的地位。

    甚至王文龙的民族国家论还传出了山海关,建州女真之中通儒学的人常常关注大明关于“华夷之辨”的新文章,听说了民族国家论后也想尽办法弄到翻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