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5章 豆豆是懂画饼的(1/6)
    国外这些期刊编辑是绝对想不到,华夏国内也有许多人正在苦恼这种刷论文的行为。甚至不停的更新各种审核规则,只为了遏制这种风气。

    同样,国外这些审稿人们也根本无法理解国内这些材料人那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还不抓紧多刷几篇论文,以后搞材料的论文都能用机器刷了,谁还能往外发的出去

    所以国外许多人还在纠结于这种逆天的应用是否真实存在。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人类本就是这样的。

    科学每次向前的大跃进,在当时的人看来,都跟魔法没有任何区别。

    电灯出现之前,没有火竟然也能亮

    没有亲看到第一艘飞机上天,钢铁怎么可能飞起来

    深蓝战胜世界象棋大赛冠军之前,电脑还会下象棋别开玩笑了

    苹果4风靡全球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手机还能这样玩的。

    显然,这次从乔泽办公室里诞生的材料学模型带给大家的疑惑其实也是一样的。

    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如此逆天的材料学模型这很不科学

    但如果不接受这个不科学的传言,又根本无法解释华夏这一篇篇如雨后春笋般投来的论文。

    据说这还是所有论文是发布了紧急行政令,材料类论文对外发布需要先经过一个神秘内部委员会的审核。

    如果没有在华夏国内就先过滤了一遍,本来可能还有更多更逆天的论文想要发布。甚至据说一些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内容,在内部提交申请的时候就直接被ass掉了。

    可想而知世界材料学界的舆情此刻能有多么炸裂。

    相对于华夏国内来说,外面此时环境跟资源的确是差太远了。

    最初国内材料人不相信,但是有办法的总能有渠道拿到测试码验证。哪怕人脉不那么强,找不到渠道申请测试码,但都在行业内混,通过各种关系,只要能拉得下脸,去人家实验室里见识個稀奇,总是可以的。

    但对于这些国外的材料人来说,他们暂时压根没有更直接的渠道去了解这个模型是不是真实的。

    唯一的证据就是华夏这段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高质量论文。

    更可气的是,最近的这几天华夏同行投稿的论文突然又开始变少了,据说是某个权力极大的委员会直接叫停这种刷论文的行为,收紧了对外投稿限制。

    也就是说连间接了解的渠道都被收紧了。也有想通过非常规方法了解的,但时间紧任务重,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能力。

    也有在华夏有熟识的专家们,开始找华夏的同行开始打听情况。有人很坦诚的告知事实就如同传言那样,也有人忌讳莫深,不愿深谈,只是随口打着哈哈。

    消息真真假假的,加上到现在也没有人站出来承认开发出了这款跨世纪的模型,这就让真相愈发变得扑朔迷离。

    让人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毫不夸张的说,华夏溢出的这些信息,让整个世界材料学界在这个四月初都处于混乱之中,甚至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如果选择相信这种堪称跨世纪的模型,意味着整个行业的逻辑开始发生根本性变革。自己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将成为历史。

    如果选择蒙上耳朵,闭上眼睛,那就得接受华夏同行的能力跟效率可能比他们强上数十倍。

    除非不在行业内,否则总不能两者都不选吧

    终于,一个消息似乎侧面印证了这款超时代的模型的确是诞生了。

    华夏算力突然告急,甚至国家层面出台文件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