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赵骏一直致力于让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但大理却是最大的阻碍。
原因无它,因为在前些年大宋在国际形势极差,连高丽都背弃的情况下,只有大理还在力挺。
虽然这跟地缘政治有关,高丽实打实受到辽国威胁,大理却偏安西南方,不可能与辽国走得太近,只会跟紧大宋的步伐。
然而不管怎么样,在即便是越朝都敢袭扰大宋边境的情况下,大理一直奉行尊宋政策,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所以在大义名分上,大宋就不可能对大理下手,只能想别的办法。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理国并非内部稳定铁板一块,其中权臣高氏把持朝政,外部杨氏虎视眈眈,国主段思廉已经无力掌控局势。
终于到了宋庆历二十三年,公元1063年杨氏发起叛乱,兵马浩浩荡荡杀向大理首都。
段思廉根本无法阻挡,便只能求助于高氏。
相比于大宋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理的政治环境其实还是以部落制。
高氏和杨氏都是大理内部最强大的部落之一,其余诸多部落首领以国君段氏、宰相高氏和前朝大义宁遗族杨氏马首是瞻。
后来段氏和杨氏都日益衰落,高氏强势崛起,掌控了整个大理国权势,令段氏和杨氏都十分忌惮。
于是杨氏铤而走险,杨家首领杨允贤发动叛乱,以清君侧的名义攻打高氏。
历史上这次叛乱最终被高氏平定,并没有掀起太大浪花,甚至帮助高氏奠定政权,曾短暂废除段氏,自立为王。
然而这一次杨氏不知道为什么兵精粮足,装备也非常充足,与高氏鏖战两年,最终把高氏击败,进军羊苴咩城,废除段氏,重建大义宁国。
可还没等杨氏高兴太久,宋军神兵天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扫除了整个云南,将杨氏复兴的大义宁国消灭。
消息迅速传回汴梁。
二月下旬,汴梁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滴洒落,乌云遮蔽了天空。
潮水在很短的时间内汹涌上涨,淹没了用混凝土浇灌的汴河河堤,甚至堪堪靠近风光带,水位离岸上已经不足一丈。
不过得益于这些年朝廷再次翻新了汴河沿岸河堤,包括惠民河、新渠、广济渠、金水河等河流,不管是以前的运河还是新修的运河,统统都加固,因此并未发生水灾。
反倒是春雨时节,堤坝两岸杨柳飘飘,画桥岸晓风残月,打着油纸伞,顺着青石板铺成的东大街街道徐徐前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现在还存在的古城区已经很少,只有内城东南角的东大街和东华门外的马行街还保留了部分。
这部分有东大街和马行街的甜水巷、榆林巷、青宣坊、乞讨市、相国寺、竹竿市、惠和坊、广福坊等十多个坊市,面积加起来约四五平方公里。
其余地方基本都已经拆迁,纷纷修建起了高楼大厦。
就剩下的这点古街道坊市还是赵骏坚持才留下来,不然按照那些朝臣们的意见,也该早早拆了才是。
相比于当年赵骏改革的步履维艰,眼下大宋的朝臣们却是比他一个激进派还激进。
原因在于搞拆迁和大兴土木太能赚钱和迅速搞出政绩了。
大宋这些年明里暗里捞了太多好处,对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民间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工业化的进程速度飞快。
从景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