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一十六章 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大结局)(4/10)
或者家里的大部分财富资源都要用于治疗疾病,就会拖垮整个家庭。

    所以现在赵祯看到的大宋,已经是比以前好了十倍不止的大宋,可即便如此,亦是让人感受颇深。

    相比于他们锦衣玉食,大部分百姓还只是处于吃饱饭的阶段,这样的落差,让每一个能够深层次看待问题的人都能够清楚到阶级差异以及为什么古代老有人造反的缘故。

    “官家能够有这样的认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此就更应该爱民如子,宽以仁政。”

    范仲淹立即说道“今天的大宋来之不易,切莫因如今大宋富裕,百姓生活日益安康而耽于享乐,可以放情纵欲。如果是这般想,国家才会危险。”

    “不错,现在的大宋已经有了出路,不用再担心百姓吃不上饭的问题。可正因如此,我们依旧要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晏殊也说道“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今正是我们努力奋进,让大宋更上一层楼的时候。”

    “嗯,你们说的朕自然知道,朕从今天开始,不会常居于宫中,除了在宫里做实验以外,也愿意多去各部走走,看看各部发展情景,也要去民间走访走访,了解百姓的愿望。”

    赵祯看向众人,见大家脸色不对,就连忙又道“当然,朕不会插手政制院和各部的规划。朕当然知道外行管内行会造成什么后果,诸公不用担心。”

    大家这才松了口气,晏殊才说道“官家圣明,虽说汉龙曾说过,圣天子垂拱而治是文官集团为了让皇帝让权而用的阴谋,但汉龙也说过,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治理天下的能力。我并不是在怀疑官家的才能,而是官家的才能并非展现在治理国家上,而是展现在科学一道上,这难道不是上天赐给官家的礼物吗若是不善加以利用,多造科技,造福百姓,才是辱没了才干。”

    不得不说,这句话还是比较言重,若是换一个皇帝肯定会不高兴。但对于赵祯来说,反而能够接受。

    一是赵祯奖的设立,足以奠定他在科学界的地位。

    二是他也确实喜欢科学发明,那种创造历史的成就感不是坐在垂拱殿看着下方满朝文武时能体会出来的事情。

    所以赵祯并不生气,反而很高兴,笑着点点头道“朕当然知道。”

    “谈谈政事吧。”

    赵骏忽然开口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再深入探讨就不礼貌了。

    现在他们跟赵祯的关系非常融洽,有些事情没必要说得那么深。

    赵祯不是傻子,很多道理也都明白。

    如今也不是当初时候。

    最早的时候赵骏和文官集团有矛盾,双方互斗,赵祯握紧了实权。

    可那么多年下来,赵骏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利用宰相群体,把整个文官集团抓在了手里。

    甚至整个文官集团,也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政制院为首的新利益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或许会内斗,或许有不同派系,但在维护政制院治理权这个基本盘上,已经基本达成利益同盟。

    哪怕是皇帝想要从政制院里把治理权抢过来,也得受到他们的抵制。

    军队权力也是如此,范仲淹、张亢都是文官集团当中的军队实权,狄青也是赵骏手把手教出来,在整个军队当中影响力很大。

    并且当初通过清洗军队,赵骏同样安插进去了很多人手,在军中多有布局。

    这无关于他们是不是忠臣。

    而在于他们形成的共识就是以赵骏为代表的国家强盛,也是赵骏多次强调的国家利益至上。

    即便是皇室在国家利益面前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