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见他们没有反应过来,又想着微妙的朝局,心里陡然有所动。
陛下,是在进行某种布局吗荀彧心里慢慢推敲着。
吱呀
值房小吏推门而入,扫了眼戏志才与荀彧,快步来到荀攸身后,低声说了起来。
这一说,就有点长。而三人就坐在一起,实则三人都听得清楚。
不等那小吏说完,戏志才就惊色的道“你是说,黄门北寺狱的禁军堵住了太学的大门,太学生与禁军在对峙,没人管边太常呢洛阳府,刑曹,御史台,都没人出面”
禁军堵住太学,太学生对抗,这可不是一般的事件,一个不好,对天下士林、对朝廷的威信都有着不可预测的的影响
小吏看向他,道“没有。我听说,边太常入宫了,应该是去见丞相了。”
荀攸皱眉,看着戏志才道“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件事”
戏志才沉着脸,道“怎么解决”
荀攸左思右想,道“去请渤海王出面。”
戏志才有些异色的看着他,道“你确定是渤海王”
荀攸点头,道“除了渤海王,没有其他人了。”
荀彧突然插话,道“志才,要快”
戏志才却还是迟疑,道“真的要请渤海王”
渤海王刘协在朝野来说,是一个特殊人物,几乎所有朝臣都避之不及,在洛阳城几乎朝野所有官吏都下意识的孤立他。
现在,他们要请渤海王出面,这不仅是对朝野的某种挑战,还要看宫里的态度。
荀彧突然认真了起来,道“一定要尽快解决,我担心宫里。”
荀攸深深的注视了荀彧一眼,而后与戏志才道“我与你一同去。”
戏志才见二荀态度一致了,沉默一阵,起身道“不用了,我自己去。”
荀攸目送着戏志才的背影,这才转向荀彧,淡淡道“叔父,你瞒了我很多事情”
荀彧面色不动,道“年底或者明年初,你就会知道了。”
荀攸见荀彧不解释,情知事情严重性,沉吟着道“陛下是下定决心了”
荀彧轻轻点头,道“我也不完全清楚,不过动作一定会很大。”
荀攸其实也有预感,神情若有所思。
新政之下的诸多事情陷入停顿,比如清丈田亩、户丁登记、肃清吏治、整顿赋税等等。
在一系列事情,尤其是赋税不增反减之下,宫里的耐心渐渐消耗殆尽了。
荀攸对这些是有预感的,也能理解。
但现实情形是,南方袁术未灭,董卓蠢蠢欲动,北方百废待兴,国库空虚,在这种情势之下,应当以稳妥为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而不是大改大动。
二荀叔侄沉默以对,彼此心事重重。
而边让这会儿到了尚书台,向丞相杨彪陈情。
边让坐在杨彪对面,一脸严肃刻板,道“丞相,太常寺本就一堆事情,而鸿都门学是蔡公所留,下官到任以来,兢兢业业,从未懈怠。当然,出了这种事情,下官自当当责,只是,太学乃是立国之本,天下所望,这般追究下去,将令天下士人惶恐不安,疏远朝廷”
杨彪这几日就没睡好觉,听着边让的大道理,铁青着脸,声音低沉的道“你要老夫如何那三法司一个不听老夫的,但凡他们接受,会有今天的事情吗”
边让见杨彪发怒,硬着头皮道“丞相,现在黄门北寺狱堵在太学门口,必须要尽快解决,不能拖延啊。”
杨彪何尝不知道,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