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督所言收郡辟除之权,乡官由中枢委任,粲以为甚好,有摄地方之权而归属中央也之意。然汉之所以能安天下,或是之所以能兴,多有赖诸郡太守效力。”
王粲思虑少许,说道“故粲以为当下,宜当循序渐进,先察吏治,而后再议此事。不宜仓促废黜旧政,以伤旧人之心,及让从吏人人自危。”
汉之所以形成独特的二元君主价值观,与汉采用的征辟制关系莫大。因政治制度,引申出士人追求,从而形成相应的社会土壤。
郡太守犹如封君,代天子行事,具有辟除士人在任官的权利。故而大部分士人的价值目标追求,不是说要到中央出任丞相,而是为郡掾史,守坟墓,衣食无忧,乡里称善人。
当郡太守任命士人出任属官,士人在食君禄,忠君事的价值观下,郡太守对士人具有知遇之恩,士人要效忠或为郡太守效力。
在这种的政治制度下,形成独有的二元君主价值观,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如逢乱世,郡太守既能得官吏效忠,又执掌军政大权,若有反叛之心,犹如小王国,非常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故而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征辟制的废除,将郡县委任的权利移至中枢,实际上是专制政治演进的必然趋势。
霍峻的建议如能彻底施行,配合之前革新的选官制,天下之有志之士无不向往京师。
别看刘邦夺韩信兵权,但实际上刘邦每次夺了韩信的兵马后,又调了一批其他的部队给韩信,以防止韩信拥有嫡系部队。如韩信攻略河东时,刘邦给了三万人。
刘备抿着茶水,问道“仲邈远居江淮,今时归国,可知朕为何招君入京”
当然趋势归趋势,其抗拒力量之大,绝非一两句言语所能搞定。
孙邵作为尚书令,看得更远,收郡的辟除之权,改由尚书台任命。实际上是将土官进行流官化,本郡士人大概率不会留在本地当官。
“那陛下之意是”
“诺”
刘备皱眉不语,以十五万的兵马数目,与他举国北伐有什么区别。且中枢禁军为南汉重器,今兵马尽出,一旦兵败或是
诸葛亮虽能感知废郡守辟除权的好处,但对于未曾施行过的政治制度,诸葛亮不敢轻易推行,怕坏了大汉政治。故而一向谨慎的诸葛亮,选择了潜移默化的政策。
“不能成”霍峻否决道。
听着来龙去脉,刘备捋着胡须,微叹了声,说道“世祖皇帝以为地方之所以乱,多在兵权归属太守。然朕经历乱世,如实而言,如收郡辟除之权,则如断士子出仕当地之途,而贤士能者多归京师。”
“为何”
“臣以为难行”
故而霍峻寻求出举国之兵,围绕寿春展开长期的作战,寻求歼灭魏军主力,从而通过围困,或是他法,攻克寿春。
当下他的身体日渐衰老,疾病多生。为了后继者受益,刘备需要开个头。
刘备微微蹙眉,说道“前年大战初平,隐户未析,山越逆服。君不思百姓之力,谓朕言有希冀破敌。今朕息民以养士,山越不时将顺,蓄积粮食,隐户析出,何以言难”
“余者与旧事相同,可先观诸郡太守反应,而后考课新吏,继而再议此事,或从旧政,或行新法。如此为之,既可安天下,又可察新旧法令之不同。”
“陛下召臣,莫非是为北伐之事”霍峻问道。
刘备虽认可诸葛亮的话,放弃大规模北伐的念头。但不代表刘备不想出兵北伐,他还想听听霍峻的意见。毕竟上次东巡江淮,霍峻曾向他提出与曹魏在江淮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