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零三章:野战炮和自生火铳(1/4)
    “铳炮种类繁多,不知总兵大人想要铸造何种铳炮。”

    薄玉眉头微蹙,看起来有些犹豫,沉吟了片刻之后,似乎是心中下了什么决断,而后出言道。

    “恕学生直言,红夷大炮造价昂贵,用来攻城摧墙效果虽然斐然,但是用于阵斗炮战却是并不实用。”

    “红夷大炮动辄重逾数千斤,极为笨重,转移极为困难,填装困难,射速极慢,华而不实。”

    薄玉神色凝重,微微躬身,沉声言道。

    陈望眼神微动,薄玉这样的见解这个时候无疑于是异端中的异端。

    明末之时,其实明军已经是算是点错了科技树。

    在崇祯前中期时曾经兴起了一股购买红夷大炮的热潮,从小型的红夷大炮到大型的重炮,价位最少百两起底,一直到数千两不等。

    最大的红夷大炮甚至重达七千斤,仅炮弹就重二十三斤。

    明时一斤差不多等于现在六百克,一磅约四百五十克,两者换算下来,打出去的炮子重达三十磅。

    三十磅的火炮放在舰炮之中都称得上是重炮,更何况是在路上。

    先不说红夷大炮的造价如何,单说其射速和装填缓慢难以形成密集活力,对于人马杀伤效果有限,就已经是不适应于陆战。

    而且在陆战之时,两军对垒列阵而战,两阵相互绞杀彼此攻伐转进。

    火炮自然不能只打一个地方,而这也就暴露了红夷大炮的另外一个缺点转向缓慢。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因为红夷大炮的转向缓慢,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无法及时的火力支援。

    以为以上的几点缺点,红夷大炮守城与野战之时发挥出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这也并不能说红夷大炮不好。

    毕竟这样的重炮设计出来就并非是为了野战和守城,它起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海上舰船之间的交锋,还有攻城拔寨

    不过如今北方的形势,明军哪里还有主动出击的力量,向来攻城的只有清兵。

    崇祯六年四月的时候,孔有德率叛军及家卷从山东登州叛逃后金。

    孔有德的叛逃引发的后果极为严重,甚至为明廷在之后的覆灭而埋下了伏笔。

    孔有德叛逃之时,不仅带去了二十余门红夷大炮,更重要的是,他还带过去了后金急需的舰队,铸炮工匠,还有精锐的炮手。

    正是因为孔有德的叛逃,后金也就是之后的清军攻城拔寨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清廷对于火器和火炮极为重视,不仅组建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的火器部队,甚至还开始军中大规模的推行火器和火炮。

    而明军也受到清军大量制造红夷大炮的影响,也开始大量的铸炮,双方在十余年的时间之中不断的革新着自己的兵备和武器。

    这也是为什么,在松锦之战之时,明清双方动用了火炮火器甚至到达了骇人的地步。

    很多的时候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并非是短兵相接之时,而是炮兵之间的对轰。

    “原本这些火炮都是红夷用于海上舰船的重炮,并不适合于陆上野战和行军。”

    薄玉没有察觉到陈望神色上的变化,仍然诚恳的在劝导着。

    “学生并不建议总兵大人铸造此种重型火炮。”

    “而且,当初跟随着学生造炮的工匠基本都留在了南直隶,只有十多人跟着一同来,就是想造红夷大炮,一时半会也难以造出。”

    陈广去往南直隶首要的任务是去请薄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次要的任务,就是募集能够铸炮的工匠。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