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零四章 群山回响(2/4)
亚洲的柠檬片、蓝橙或者薄荷叶,最后装在奥地利所烧制的杯子里。”

    纵然是课堂上的修辞,教授依然带着斯拉夫民族所特有的对酒精的强烈热情。

    “如果一切的配方的正确,我们将通过这样的酒浆,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在把自己搞的晕乎乎之间,尝试的搞清楚,文字是怎样运作的,什么样的比喻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比喻,又是无效的”

    教授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安娜随意着翻动着手里的课堂讲义。

    文字是怎样运作的,这个问题就好似是在问“永动机是什么样”的一样。

    天然深奥。

    天然迷人。

    无数人都曾给予过自己的猜想,却又没有人能找到答案。

    有些认为是某种政治、历史、道德的集合,所有的风格都是骗人的把戏。最终,将像写实主义的艺术品一样,高度还原,亦或者全部精炼成新闻纪实或者科学调查报告这样的东西。

    也有些形式主义者,他们认为“到底写了什么”根本就无关紧要,关键则是风格,风格要重于一切,风格让作品隽永,而内容则仅是承载风格的载体,就像画布的肖像只是承载笔触的载体。

    肖像本身的高矮胖瘦完全不值一提,重要的只是笔触足够精美。

    此类形式酷似某种抽象派的画,最后只剩下了云雾般的笔触,从云雾般的画作上飘过。

    在文字作品中,它的终极大概就是类似福楼拜的终极梦想那样的产物

    福楼拜一生都梦想着完成那样的一部书,它没有任何实质存在,全部都由美学风格而链接在一起。

    学界已经在一百多年前,就完全证明了永动机并不存在,也完全不可能存在。

    它是物理学家所无法达成的终极梦想。

    没准。

    伊莲娜小姐觉得,有一天,文学家们也可能会发现,“文字是怎样触动人心”的这个命题,也将是他们所无法搞清楚的终极之问。

    正如,安娜此刻随便的翻阅讲义上的某篇阅读材料。

    那是一位知名学者的代表作里的一小章,他曾靠着这篇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极有名望。

    获没获过文学奖并不重要。

    即使获奖的作品之中,也有很多诘屈聱牙,生涩难懂的作品,或者说,这样的作品甚至占据了主流。

    它们也许都是有足够的文学价值的作品。

    但以伊莲娜小姐的审美标准来说,它们都不是很有文学性,它们不是那种能让一个人在温暖的午后,在头晕脑胀的时候,感受到温柔和宁静的作品。

    换句话说。

    那些文章,你必须要竭尽全力的看过去,稍有不慎,纵然你又温柔又宁静,还是会被它们搅和的头昏脑涨。

    文字的文学性当然当然不只有“温柔与宁静”这一种的表达方式。

    正如。

    艺术作品的“美”当然当然也不会只有“美丽”这一种传达方式一样。

    但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安娜每当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想起卡拉奶奶的时候,她都会心情变得低落而忧郁。

    在这种时候。

    无论是看画还是读书,她都想要看一些简单点,轻松些的东西。

    眼前讲义上的段落,讲述着一个年轻的少女在无人的旧园子里闲逛,看到了庭院里的大枫树,枫树边斑驳的老雕塑,然后又想到了自己养在壶里的虫儿,最后又联想到了中国人古代所讲的“壶中天地”的神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