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7章 与僧论法(3/4)
画被修复完成后,就经常会发现有小沙弥用手指磨挲雕塑的表面,这幅壁画的创作者是极富盛名的美术大师,作品在市场上动辄百万美元。所以长老很生气。”

    “但主持在这幅画前站了片刻之后,感慨道这是一幅有灵性的画作,我的心神都会不自觉的被它们所吸引,何况是小孩子们呢委实不是他们的错啊。从那以后,这幅画之前,就被单独拉上了隔离带。”

    和尚又挠了挠头。

    “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师兄,师弟们,喜欢不自觉的跑到这边来,长久的和这幅壁画对望。我把它当成了一种修行。”

    “修行么。”

    顾为经刚刚就注意到,僧人在提起这幅画的时候,反反复复的多次使用了这个词汇。

    修行很有趣。

    因为这是一个几乎从来不会出现在任何艺术评论或者艺术赏析上的说法。

    顾为经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竟然会有僧侣会把观画,当成一种修行的方式。

    他忽然想起,那日见曹老先生画龙点睛,菩萨睁眼,有僧人当场颂念佛后,盘膝打座,似乎心有所感的场景。

    当时。

    顾为经只觉得这一幕,有些说不清的禅意,就像这幅画所蕴含的那种说不清的禅意一样。

    但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此刻,听到这种前所未见的赏析方式。

    顾为经倒是真的被僧人勾起了兴趣。

    “这幅画有佛性,有禅心,所以当你能看懂这幅画,便也有了佛性,养出禅心,当然是一种修行。”

    僧人用理所应当的语气,回答道。

    “你们竟然也看得懂这幅画么”

    他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他指的并非不是,对方能不能看懂那些艺术从业者眼中那些毛笔行笔、运笔的精彩细节。

    顾为经问的是另外一种看懂看不懂

    “就算它真的有灵性,有禅机。嗯,抱歉,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会不会冒犯到您,但我对曹轩老先生有一些了解,固然他是国际上一名很有名的佛学信众,可是我不得不指出,没准同样是佛,他心中对佛家的理解和您心中对佛家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无论好坏,无论高下,可差异应该就是差异。”顾为经用探究的语气询问道。

    佛教有大乘、小乘,南传,汉传,藏传等一系列的差异。

    唐代以前,小乘佛教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问唐僧说“你说的是小乘佛法,可知大乘佛法否”

    三藏法师于是就发下宏愿,愿将大乘佛法带入中土大唐,度世间一切苦。

    于是才有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大乘佛教讲究“度人”。

    普度众生,教化世人,众生皆成佛,得大解脱。

    而小乘佛教则讲究“度己”。

    强调个人的解脱和涅槃,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开悟。在佛法理论中,僧侣应该秉持严格的戒律,最终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感觉有点类似于修仙里,修出神功盖世,得道飞升的感觉。

    如今东夏的寺院讲的大多都是大乘佛法。

    而泰国的寺院,讲的绝大多数都是小乘佛法。

    缅甸会有一些其他的分支,但整体上和泰国一样,都是以小乘佛教为主。

    佛教的大、小乘。

    比拟到艺术里。

    比较类似于东夏的传统国画,缅甸越南等地的传统绢画,日本的浮士绘和大和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