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校的学生们强忍着交头接耳的,时不时地往那里瞥上几眼,打开屏幕趁着晚会尚未开始,敲击着键盘奔“走”相告。
十八点半,管弦乐团提前入场调音。
十九点,听众席灯光渐渐黯淡,随着指挥的鞠躬致意,晚会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坐在a区的男人消失了。
坐在首排的李春兰教授从高中便一直对崔秀芝进行单独辅导,她非常了解这个孩子的优势和缺点。
崔秀芝的确足够有天赋,虽然中途一段时间缺乏训练,后期的刻苦也足以让她快速赶上。
但光有天赋和努力,是无法让乐曲浸入人心、获得突破的。
直到那日李春兰去礼堂归还钥匙,听到了她演奏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将现代元素与巴洛克风格完美融合。
她恍然意识到,如果说十八岁以前的崔秀芝学习的是大提琴,那么如今的她学习的,则是音乐。
李春兰殷切地期待着自己的弟子可以在这场晚会中崭露头角。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能在曲子中揉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事。
同时,作为一场表演来说,李春兰此刻最担心的是演奏者个人的魅力。
崔秀芝的外貌放在全校甚至全首尔来看都是极为出众的,用孩子们的话说,是可以出道的美貌。但在古典乐的圈子里,这样绝佳的脸蛋和气质很容易给人一种刻板印象技艺不精。
同时,听众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乐曲本身,其次才是演奏者的光环。
崔秀芝的美貌,是一柄双刃剑。
她或许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大提琴商业演奏者,甚至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古典乐的圈子,却也有可能会倒在教授们的成见下类似“这样的孩子,是无法专注音乐艺术的”。
在她的沉思间,舞台的灯光渐渐熄灭了。
彩排时没有这个环节,按理说这节目该是崔秀芝的大提琴独奏她隐约听见了身旁古典乐大拿朱熙正先生和身侧教授的私语。
难道是灯光坏了吗李春兰皱着眉捏紧了手包。
秉持着优雅的原则,一楼的嘉宾们倒是端坐着耐心等待。
于是静谧的黑暗里,甚至可以清晰地听见雨点稀稀疏疏砸向雕花玻璃的清脆声音。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延长,雨声渐小。
在听众的好奇心接近顶点的时刻,一缕流畅而低缓的乐声从漆黑的舞台中央流淌而来,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裹挟至前方的黑暗。
感官是相通的。
被剥夺了视觉的后果就是听觉的极度敏感。
宛如雨后空旷的房间里,绚烂而荒凉的光束投向了粗糙的墙面,留下一派婆娑的通明。
配合着湿漉漉的雨声,倾诉着格外的醒目又含蓄的内心世界。
李春兰下意识地向右边瞥去,看到了朱熙正先生扬起的嘴角,她缓缓放下心来,闭眼享受起这场听觉的盛宴。
曲至半程,眼皮前是淡淡的亮。
起初是打了折的暖光,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映照分明,它们盘旋着,在舞台上方川流不息地移动,和着低沉的乐曲,给一切蒙上一层纱似的,美妙而又真实。
微弱的光渐渐汇聚于舞台后侧,拧成一股通透的光束,聚焦在了演奏者的身上。
此刻,李春兰望着舞台上锋芒毕露的女孩,眼底都是惊艳的光。
窗外雨停。
曲调渐行渐快,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