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辽圣宗这样从一而终的孝顺,倒是赵受益所不能理解的。
如果是为了作戏,那这牺牲也太大了。
也只能以国情不同来解释了。
而辽圣宗此番大举南下,御驾亲征,个中缘由也不难猜测。
辽圣宗是个大孝子,他能接受萧太后活着的时候大权独揽,也能继续奉养萧太后给他找的后爹,这是他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但作为一个皇帝,他绝对无法容忍萧太后的幽灵在十余年后依旧盘旋在朝堂之上。
萧太后并不是一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女人,正相反,她是个极为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她摄政的二十七年里,辽国数败宋军,蒸蒸日上,国力强盛,远迈前代。
以至于她死了十几年了,朝中老臣,依旧保有着对她的敬畏与怀念。
而这一切,辽圣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果萧太后是他的父亲,是在他之前就合法地统治着辽国的皇帝,那么他会很自豪地将萧太后的政绩当作自己的政绩那样夸耀。
但,萧太后是他的母亲。
萧太后并不是合法的皇帝,她所行使的皇权,是从辽圣宗手中借来的。
并且这种借权,并不是辽圣宗自愿的。
他怎么可能愿意把皇权借给别人,即使这个别人是他的亲娘也不可能。
奈何他爹死得早,他还没到亲政的年龄就仓促登上了皇位。
他是个孝子,他所接受的汉人儒家教育不允许他对自己的母亲不孝、不敬,即使母亲已经死了也不可以。
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忍受自己的臣子颂扬着母亲借助着他的权力所取得的功绩。
他觉得这是臣子的背叛。
一方面是孝道的禁锢,一方面是内心的愤怒,辽圣宗在两难之间挣扎了十几年,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忍受。
如果再不给这份情绪寻找一个宣泄口,他就要疯了。
而就在这时,机会终于来了。
南边的宋国死了皇帝,幼主登基,太后摄政。
这样熟悉的剧情,令辽圣宗依稀看见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他亲身经历过刚刚登基之时的凶险,群狼环伺,朝不保夕。
是母亲和叔叔韩德让保全了他的生命和皇位。
因此他就更不能背叛他们,他要想一个别的法子,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他记得,十多年前,母亲带着他南下亲征,本来打算一鼓作气征服宋国,结果却被宋国射杀了大将,不得不议和。
即使澶渊之盟的受益者是辽国,可出师不利、大将身死,也算是母亲摄政生涯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
而他现在有机会来洗刷这个污点了。
现如今的宋国皇帝,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富力强的皇帝了,而是他幼小的儿子,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孩子。
宋国的国政,应该控制在他的母亲,一个后宅女人的手里。
小孩和女人,是无法驾驭庞大的帝国的。
这时候,他显然忘记了,他英明神武的母亲也是一个后宅女人。
但他的母亲是个契丹女人,契丹女人天生就比宋国女人要强,不是吗。
或者说,即使抛开契丹、宋国的国情偏见,他也很难把自己的母亲和宋国的那位太后联系在一起。
多年以来,生活在母亲的羽翼之下,他已经很难把“母亲”和“女人”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