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孤儿出生,让他们带入自我对于那个角色更加喜爱,在得知沈然要出演那个角色的时候,他们心中就是极为不满的,升华到神位置的灵魂人物,现实生活中怎么会有人有资格成为他。
这些不满慢慢堆积,直到作品真正被呈现出来的时候达到顶峰。
倒不是沈然演的多么的不好,而是没有演成冯意他们心中幻想出来的样子,因自己是孤儿,他们的侧重点在角色的孤儿这一身份上,看的角度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成了那一部分对于沈然诠释出的角色极度厌恶的那一部分观众。
可他们忘记了,在没有娱乐的少时阶段,那些书,正是沈然这个资助人带来的,为了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业余爱好,增加大家的知识储存,特意资助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书架上的书,大多都是沈然买回来的。
何其可笑又何其讽刺,带来温暖帮助着你的人,比不过一个还是他带来的让你神化了的纸片人。
作者写出创造这个任务的初衷,又何尝是让他们将这个人物维护到这个程度,谁都可以幻想书中人物的样子,这是每个读者的权利,可哪个作者会愿意让他们将对书中角色的爱变态到连出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都容不下的地步。
最惨的是,沈然被厌恶还不是因为演技差的原因,仅仅是对角色诠释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差异,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
有喜欢的人,就不可避免有不喜欢的人,不喜欢不去看就是,却将那份怒火发写道无辜的演员身上,更极端的,是在网上诅咒沈然去死的,还有人将这份诅咒付诸了行动,号称为他们心中的“神”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