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大事,周氏才蹭到江宁身边,小声问道“大嫂,三铁和四庄一年的束脩是多少”
江宁一下子就明白了周氏的意思,“你想送来贵去念书”
周氏脸红得不行,咬着嘴唇轻轻点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生,以前家里穷得不行,我也不敢想,可现在老三在外面挣了钱,我就想让来贵也去学堂认个字,咱也不敢想他考秀才,只要像小丫一样识字就行。”
江宁倒是挺理解周氏的想法,思索了片刻才道“三铁四庄在麻浦那边念书,那里有三个先生,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当然,那里的束脩也会贵一些,一年二两银子,再加上吃住,一年要三两银子,这些还没算上书册笔墨纸砚,若是再算上这些,一年大概要七八两银子。”
“嘶”周氏吓得目瞪口呆,“这这么贵”
七八两在她看来就跟天文数字一样,可以买好多田地了,如此看来大嫂是真的厉害,竟然一下子供两个儿子念书。
周氏一边惊叹一边佩服,心里的念头不禁动摇了起来。
江宁笑了笑,道“是麻浦学堂贵,县城里唐秀才的私塾还有高家庄高秀才的学堂应该不会这么贵,估计一年一千两百文差不多,笔墨纸砚可以用便宜的,你真想要,我帮你买,我这边有路子。”
周氏暗淡的眼眸一下子又有了光彩,激动地一把抓住江宁的手,“大嫂,谢谢你,我这就跟老三商量去。”
江宁眼珠子一转,道“要是真送来贵去学堂的话,我建议他去唐秀才那边,唐秀才的人品好歹比高秀才强,而且钱文在高秀才那边念书,来贵过去可不大好”
周氏连连点头,“大嫂说得对,是不能去高秀才那边。”
“还有啊阿爹不是说县城里的找他们建房子的人很多,让老三接那边的活,这样来贵能天天见到亲爹,也不用住在学堂里,还能省下一笔钱。”江宁尽可能地替周氏盘算。
周氏这会儿都快把她当成祖宗一样供奉了,江宁说啥她听啥。
等所有的疑问都解决后,周氏鼓起勇气去找杨老头和李氏商量。
江宁一看,这里没他们什么事了,当即带着一家子回去。
接下来几天,村里总有人过来串门,毕竟这一年托她家的福,村里家家户户都挣钱了,还有了余粮,这在以前灾年是从来没有过的,村民嘴上不说,心里是真的感激,再穷的人家都会给她家送一块发糕。
黄正阳看在眼里,同田丰感叹道“江娘子一家在村里人缘真好。”
田丰嘴角微抽,“那是现在,听二蛋说以前不是这样的。”
随后田丰把自己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告诉黄正阳,黄正阳听得目瞪口呆,压根不敢把现在的江宁跟传说中的那个江宁当成一个人,越发觉得江宁不简单。
热热闹闹了几天,转眼又到了杨大头他们离开的日子,这次连杨二蛋和杨小丫都要跟着一起走,家里就只剩下江宁一人了,当然要是算是黄正阳和田丰的话,那就是三个人了。
临行前,黄正阳再次把杨三铁和杨四庄喊到屋子里,一脸严肃地考校他们功课。
两人苦大仇深地把弟子规背了一遍,连同见解一起作答,又回答了黄正阳好几个问题才被放行。
走出院子,杨三铁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朝杨四庄苦笑道“谁能想到我们回来一趟直接把弟子规都给学完了,回去后先生们知道了肯定会又惊又喜。”
“还会夸咱们勤奋用功,三哥还能趁机刷一波好感,再多卖几卷宣纸。”杨四庄一副我早已看透你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