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程师是八月一号抵达的,据说是为了马林好算工资而他们来了之后倒也没闲着,立刻就开始跟马林一起攻坚克难起来。
其实相比较核反应堆,马林这个超级大电池的难度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造肯定能造出来,关键就是优化方案很难弄,毕竟图书馆虽然很优秀,但她的设计也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上舰的要求,但这一下来了五个专业级别的选手,而且都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的年青一代,那奇思妙想可就多了。
首先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散热。因为是超级电池组再加上核心材料变化并且数量多功率大,所以核心温度散不出去,马林虽然留下了孔洞,但这三千多度的温度该怎么办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会儿工程师们来了,本来马林以为这种讨论会像电影里钢铁侠那样用贼勾八科幻和酷炫的方式展开,但谁知道这个讨论的过程是在六个工程师端着饭盆在近四十度的天气里躲在厂房外的阴凉处戴着写着出入平安的安全帽进行的。
最后确定一个方案是增加一个温压泵将熔盐注入到核心温度舱中,高温融化熔盐驱动汽轮机,然后汽轮机再转化动能驱动电机进行发电,这样本来直接散掉的热量就可以找补回来一部分,有效功率大概能提升百分之五左右。
那剩下还有热量浪费怎么办拿去蒸馏海水咯,既然是要上舰的东西,那就把可利用的东西利用到极致,利用余下来的热量蒸馏海水制取淡水,这样既可以保障舰上的人员有充足的淡水,还能把所有的浪费都尽可能的补充回来。
而且因为比核电少了很多工序和流程,所以剩下来的重量可以全部拿去堆放燃料棒。这样总体续航的话,几乎可以达到跟核动力同等水平了,虽然他们二十五年才只需要五十吨燃料,但他们的燃料多麻烦呢。
而作为工程师光解决这个当然不行,当然还有就是结构优化啦,既然马林的燃料仓是不需要高温高压环境的,那就完全可以摒弃掉这种桶状的设计,直接用蜂窝矩阵设计才更加高效,甚至可以采用双面蜂窝设计,这样中间产生的热量就可以更大程度的被利用,而且也方便故障检修。
要不说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的人来呢,马林折腾了半个月,把自己弄得跟吸了似的,最后这些科班出身的专业选手一来,集思广益之下,不到十天就已经把最让马林头疼的几个问题全部解决了。
而且整体变得更简单、更高效也更有趣。
对,更有趣。
因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解决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供能问题,而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南北极的科考站,特别是南极的科考站,根据工程师们说他们一直在想办法给南极站那边弄能源,但核能在那个地方真的好危险,毕竟超极端环境嘛,总不能把反应堆弄在科考站里头对吧那过几个月再去保不齐就要辐射出哥斯拉的。
而这玩意,说不定还能把供热都给解决了再加上它危险系数几乎没有,抗极端环境能力非常强,给科考站那也是相当带劲的玩意。
不过他因为是燃料电池嘛,就现在来说的话,恐怕上太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攻关克难。
八月底,在他们六个日以继夜的工作下,第一个高功率燃料电池阵列算是完成了,之后他们就会进入到极限测试阶段,简单说就是全功率运转呼呼烧,看看这一面七米高、十五米宽的电池阵列墙全功率烧完所需要的时间和故障率是多少。
到了这个阶段马林终于算是可以消停一阵了,而他休息下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睡了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