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州陵城内的肉食者们,他们往日的生活过得很舒坦,若有可能他们并不想外出冒险。
可王洪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州陵城池并不高大,要是他们就困守城中,想来是守不了多久的。
当下趁吴军还未登岸时,对他们半渡而击,的确是守卫州陵城的最佳办法。
一想到此,众属吏脸上的慌乱之色渐渐消散。
诚然优渥的生活,容易麻痹一个人的心志。
但好在,州陵属吏们的身份不一般。
公安之战后,其他县不敢保证,但离公安附近的几个县中的属吏,大多是当年公安之战后的汉军中的幸存者。
大汉及糜旸对他们是恩重如山的。
州陵属吏们沉浸于公安之战带给他们的荣耀中,这份荣耀让他们及他们的家族,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为情义,为荣耀,州陵属吏们或许会有所犹豫,但断然不会拒绝。
再危险的仗他们也打过,今日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一种久违的感觉,激扬在州陵众属吏的心中。
“愿随县君同往,共御外侮”
想通后,州陵众属吏纷纷对着王洪一拜,如是说道。
看到众属吏的表现后,王洪眉宇微佻,慨然大笑起来。
他们都是大汉的臣子。
岂有汉臣,畏战乎
王洪的动作很快。
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王洪就召集好了在城内的数千汉军。
等汉军集结完毕后,身穿铠甲的王洪就带领着数千汉军,朝着港口的方向赶去。
因全军上下都知事态紧急,故数千汉军的行进速度很快。
大约在傍晚时分,数千汉军就在王洪的带领下,来到了州陵城外的港口处。
当数千汉军出现在岸上后,还在与狂风斗争,想着整肃阵型的朱桓,一下子心惊起来。
朱桓几乎是瞬间猜出了,岸上汉军的目的。
不止朱桓一人猜出了这一点,还在长江上随波逐流的上万吴军们,大多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凡善水战者,何人会不知半渡而击,是对他们来说最危险的事
一下子上万吴军中,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慌之色。
朱桓察觉到这一幕后,他知道不能任由惊慌的情绪,在军中任意蔓延下去。
朱桓也知道,他不能任由岸上的汉军列好阵型。
否则到时汉军箭如雨下,己方军士必死伤甚重。
想到此处,朱桓连忙下令,让最为靠近岸边的吴军尽快登岸。
可一则吴军当下大多处于惊慌的情绪中,二则长江上风波不停,吹得东吴战船左右摇摆,不易操控。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遵从朱桓命令的吴军竟寥寥无几。
朱桓见状不由大怒。
骁勇的他,竟命令他所在的这艘战船,径直朝着岸边快速驶去。
朱桓一动,他周围的数百亲兵,也跟着朱桓动了起来。
而上万吴军看到不避危险,一舟当先的朱桓后,他们的士气得到了大大的提振。
将为军胆。
当朱桓率数百亲兵靠岸之际,长江上的上万吴军,在各自将官的指挥下,努力地控制着脚下的战船,一同朝着岸边驶去。
最先登岸的朱桓,顾不上观察后面的情况。
朱桓见岸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