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九十六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1/4)
    益州,剑阁。

    刚刚处理完政务,一身劳累的诸葛亮,命人将江东的两位“忠臣”虞翻与孙桓给带到他面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益州腹地赶来的民夫、士卒,粮草,都如一路东流的滔滔江水一般,不断汇聚到剑阁之中。

    剑阁虽是天下雄关,但剑阁的关城却并不大。

    而要想重现当年奇袭定军山的事,又不是一朝一夕的。

    所以短时间内,这大批的人力,物力安置在何处,又如何安置不会引发纷乱,就是一件极为考验理政才能的事。

    饶是诸葛亮的政治能力点满了,但为了将这些事料理好,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耗费的心力也是无数。

    就连他头上的白头发,都不经意间又多了几根。

    不过幸亏刘备有先见之明,之前就派许多大臣来到剑阁协助诸葛亮。

    故而哪怕事务繁重纷扰,但在以诸葛亮为首的季汉臣子的努力下,倒也没出现太大的差错。

    忙碌多日后,见许多事都上了轨道,诸葛亮方才有精力对虞翻与孙桓进行下一步处置。

    当初在牂柯郡遇见虞翻与孙桓后,诸葛亮并未将他们放回江东,这证明诸葛亮对虞翻的那些说辞是不信的。

    可为了大局着想,诸葛亮倒也没直接拆穿当面虞翻。

    诸葛亮采取的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带虞翻与孙桓北上,让江东的克星糜旸来整治这二人。

    不过等诸葛亮回归成都后,才发现汉中与益州的主要通道已经被魏军完全堵截,这让他暂时忘记了虞翻与孙桓二人的事。

    只是在继续北上时,诸葛亮还是将虞翻与孙桓二人带在军中的。

    本来吧,不管虞翻与孙桓二人是否在剑阁,诸葛亮当下的主要任务都不是关心该如何处置他们。

    可之前由糜旸亲卫送来的那封信,却改变了诸葛亮的这个想法。

    在那封信中,糜旸不仅详细叙述了他建议益州援军从定军山入汉中的战术,还提及到了江东方面的事。

    被困在汉中的糜旸,自然是不知道虞翻与孙桓二人“卖友求生”的事。

    但之前邓艾在从黄元身上搜刮出来自江东的信件后,他曾特地让石包返回梁州,将这件事禀告过糜旸。

    而当时糜旸在得知这件事后,倒也不是听听就罢了。

    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慢慢产生。

    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尽管这些年来,孙权自公安战败后就一直显得很老实,只敢搞些外交政治上的小动作,可江东孙氏依然是当今天下三强之一。

    或许公安一战让江东元气大伤,可经过数年的修养,江东的元气恢复的应该差不多了。

    毕竟江东那块地方相比于中原是显得落后,但江东的地域、气候条件太适合种植水稻了。

    哪怕是用最原始的耕作手段,江东的粮食年产也向来丰富,而且孙权的军事能力拉胯,但他治政的能力,的确是三国翘楚。

    纵观后世史书,向来只记载江东出十万,二十万大军被人打的哭爹喊娘的,可从未记载过江东因为出动过数量庞大的军队,而有缺粮的危机的。

    糜旸的想法很简单既是三国鼎立的格局,江东名义上还是大汉的藩国,那你孙权在那里一直划水意欲何为

    对于孙权,糜旸是有一定了解的,孙权善于隐忍,公安之战后他一直以弱势的形象示人,很可能是为了麻痹世人。

    实力逐渐恢复的孙权心中一定有着某种大图谋,至于这图谋是以大汉还是曹魏为目标,那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