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诸葛亮又何曾不知道,单单论能力的话,刘封远在刘禅之上。
诸葛亮之所以会建议刘备“弃封立禅”,并不是出于后世有些人所猜想的那般,怕刘封继位后他就无法独揽大权了,也不是由于他跟刘禅的关系更亲密。
当初诸葛亮投效刘备的时候,刘禅只是一襁褓幼儿。
在当世不满十岁的孩童,基本都不会引起大人的过多注意,因为当世孩童的夭折率太高了,这也是孩童十岁前皆有贱名的缘故。
所以在诸葛亮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封无论是从法理上,还是人情上都是刘备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由于这个缘故,当年刘备也曾让诸葛亮教导过刘封一段时间,可就是有着这层经历,让诸葛亮看清了刘封的为人。
刘封是有才能的这一点母庸置疑,但他却有着两个令诸葛亮大感忧虑的地方。
第一个方面便是刘封的性格。
刘封虽有主见却刚愎自用,性情果敢却易燥易怒,这样的性格成为一方大将尚且不稳妥,又怎么能成为执掌一国命运的君王呢
有时候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加贻患无穷。
相反刘禅虽性情优柔,但他能懂得从善如流,礼贤下士,刘禅一旦成为帝王,要想做出多大的成就那自然是不可能,但在贤臣的辅左下想犯下大错,那也难得很。
两相比较,性情谨慎的诸葛亮当然属意于刘禅。
至于另一个方面的缘由,则是诸葛亮不想刘备百年后,大汉陷入内乱中。
刘封在法理上是刘备的继子不错,但他与刘备毫无血缘关系也是事实,这一点可能刘备不是太过在意,但刘封本人呢
血缘方面的天然欠缺,肯定会让刘封心有疑虑,这是人之常情。
而刘禅法理上是刘备的嫡次子,但在血缘上是刘备的嫡长子,这就难免会引起野心者的追捧。
纵算刘禅无与刘封夺位之心,但刘封在心中疑虑的影响下,登基后就不会对刘禅下手吗
甚至对那些在世的“弟弟”下手。
毕竟对刘封来说,将世上与刘备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皇子尽皆清除,这才能让他的皇位永固。
以刘封的秉性来说,诸葛亮担忧的很可能会成为现实,这种现实会将大汉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中。
外有强敌环伺,内若再发生内乱,大汉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失败。
所以为刘备计,为大汉计,诸葛亮都不赞同刘封成为大汉的太子。
诸葛亮认为他的一切选择,皆是为了大汉着想,至于他的选择会不会引起刘封的忌恨,那不在他的考量范围内。
刘封在将诸葛亮迎进剑阁后,便在大帐内再度参拜。
诸葛亮是大汉丞相,刘封只是一区区讨寇将军,哪怕他是大汉的皇子,但只要诸葛亮一进入剑阁就代表着接下来他都要听从诸葛亮的指挥。
参拜之时,刘封语气略微有些僵硬“封拜见丞相。”
刘封不是个善于隐忍的人,他将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在语气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在诸葛亮未明确支持刘禅之前,曾受过诸葛亮教导的刘封,都是恭敬地尊称诸葛亮为“恩师”的。
只是诸葛亮却宛若没察觉到刘封的情绪一般,在刘封对他参拜后,他便让刘封先行退下了。
待刘封告退之后,一直在旁的邓艾终于忍不住对着诸葛亮提及了他前段时日对刘封献上的计策。
邓艾倒不是要告刘封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