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要这么做,是怕有人会起异心。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糜旸从成都带来了一万大军。
而现今既然糜旸敢直接“宣战”,那就说明糜旸麾下的一万大军已经训练完毕。
再加上糜旸的威名,那莫大的威名加上一万大军的威慑力,是很容易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起一些不该有的心思的。
正如申仪所担心的那般,在在座诸人知道糜旸即将领大军到来的消息之后,不少人的心中都因为畏惧而起了一些心思。
但他们的这些心思在申仪这番充满威胁的话语之下,又很快的被他们压了下去。
他们现在与申仪是一条船上的人,要是申氏这条大船沉了,那他们的下场亦好不到哪里去。
在申仪的威胁之下,在场诸人的脑袋都在快速的开动起来,现在是救申仪如救己。
在良久之后,在场的诸人之中有一名文吏,率先出来向申仪一拜道
“县君,勤认为当务之急,是不能让西城陷入糜旸大军的包围之中。”
申仪在千等万等之后,见终于有一人出来进言,他脸上浮现一丝喜色。
申仪看向这人,发现这人并不是他的族人。
这人名赵勤,字公勉,乃关中人士。
当初因为关中连绵战乱,有不少关中民众穿越子午谷来到汉中郡中。
而因为西城就在子午谷旁,所以有许多民众逃难到西城中。
对于这些天降福利,申仪当然全都笑纳了。
而在那众多民众中,亦是存在着不少文学之士的,这赵勤当初便是其中的一员。
后来申仪为了继续掌握西城,便吸纳了不少来自关中的文学之士成为他的属吏,赵勤便是在那时进入了申仪的县府之中。
在申仪的印象之中,赵勤这人自加入他的县府之中后,就人如其名勤勉用事,除此之外并无突出之处。
没想到如今竟然是他第一个出来进言。
听完赵勉的进言之后,申仪脸上马上流露出期待之色,申仪示意赵勤继续说下去。
在申仪的示意之下,赵勤继续开口言道“糜旸师承名门,且在成都城中长大,所以他定然深知出师须有名的道理。”
“糜旸能够出其不意逆流而上,这就证明上庸长或许已经遭遇不测。”
“今虽然他是以府君之尊而出兵,但是上庸长乃是列侯,身份不同于一般的县长。糜旸要想堵住悠悠之口,一定会向大王上书解释。”
“糜旸大军已经颇为棘手,若是大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听信糜旸所言再派出援军支援糜旸,那西城危矣。况西城之侧还有镇远将军乎”
“而相比于上庸,西城距离成都更近,离汉中亦更近。
故而勤建议县君,应立即手书上奏大王,言明糜旸擅自杀害员乡侯之罪行。
这样纵使大王在收到糜旸的上书之后,因为大王远在成都,并不了解本郡真实形势,所以犹疑之下不会发援军。”
“在向大王上书之后,县君可以西城长的名义,向汉中郡的镇远将军及附近的郡县发出控诉糜旸暴行的文书。
这样便可扰乱周围郡县的想法,令他们无法第一时间配合糜旸,对西城展开合围之势。”
在听完赵勉的建言之后,申仪的脸上流露一丝喜色。
虽然赵勉的办法无法治本,但总归能为他争取一些喘息的时间。
而只要能为自己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只要短时间内西城不陷落,那申仪就可以派信使前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