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2/4)
以汉为国号,直到最后,都把汉这个国号给用烂了。

    所以在有时候,复兴汉室不单单可以当做一个口号,更是可以当做一个笼络人心的大好利器。

    毕竟汉室四百年之天下,大汉的强盛富强已经深入人心。

    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于战略上来说就必须是要先将纳于汉中王治下的民众治理好,让强大的国力可以传到敌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于原本根深在天下人心间的“汉”字旗号,在北伐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例如之前关羽水淹七军后引发的中原大动乱,例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西北三郡不战而降。

    当糜旸继续说出他的见解之后,诸葛亮的脸上渐渐浮现了笑容。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阐述他对天下大乱的看法,不能说糜旸说的就是金科玉律,但糜旸能在这个年纪有此番见解,已经实属难得。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最重要的是,糜旸所说的看法,与诸葛亮内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那篇名扬天下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提出类似的看法。

    而在历史上他主持国政之时,亦是如糜旸今日所说的一般,那么做的。

    在听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开始产生了变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没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很令人瞩目以及赞叹。

    但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间唯一的名将,有了糜旸,刘备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胜负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较。

    诸葛亮更喜爱的是治世之军政能臣,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乱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单靠武略,亦要有着长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见解不足以让诸葛亮惊为天人,引为圭臬,但却让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糜旸今年不过二十一而已。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在万事顺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辅左大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汉就要有新的贤臣来看护,要有新的贤臣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大汉。

    以往诸葛亮将这种期望大多倾注在马谡与蒋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现,令他心中有了第三个人选。

    诸葛亮眼中闪着欣喜之色,他的脸色不再如方才一般古井无波,而是流露出了赞誉之色。

    诸葛亮看着糜旸言道“你说的很好,虽然你的见解中亦有着疏漏之处,但你能在这般年纪有这般看法,已经是十分难得。”

    相比于马谡,糜旸的回答更符合诸葛亮的心意。

    诸葛亮觉得以往他有些忽略糜旸了。

    既然符合,那诸葛亮自然不吝于指教糜旸。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糜旸方才所问的治政之道,而是先问糜旸道“子成可知何为兵权”

    诸葛亮话语中已经有了教导之意,糜旸不会听不出来。

    他对着诸葛亮一拜道“还望先生教我。”

    糜旸的求教态度很好。

    诸葛亮见状,脸上的满意之色更浓,他对着糜旸言道“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勐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

    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