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章 乾符元年尾声(1/2)
    吴求道得了轩辕镜以后,便一个人在湄岛附近修炼了起来。

    一则监控是否有鲛人再次出现作祟,虽然当日整片海水都被打空了,估计鲛人活不下几个人来,但毕竟吴求道没法确定,所以还是先在这里瞧着点;

    二来他亲手把原身全家亲戚杀光了,多少得意思意思,守上一段日子的孝,三年他做不到,三个月还是可以的,权当替前身了结前缘吧。

    三者嘛,他现在对昆仑派的情绪很复杂,又失去了家人这个唯一的束缚,与其说他了结前缘以后念头通达,不如说是当一个人失去了所有社会关系以后,就没了立场和归属感。

    就在吴求道闭关专心修行,不知年月的时候,整个大唐的运转却仍然在进行着。

    少年天子李儇刚刚登基不久,尚且年幼,所以政事便都交托给了臣下,但南衙、北司互相矛盾,势成水火,朝堂上的斗争愈发激烈起来。

    大唐官署在皇城,宦官机构在宫城,皇城在南,宫城在北,故朝官官署称南衙,宦官机构称北司,“南衙”指的是以中书宰相所首的文官集团,“北司”指的是以枢密使、禁军中尉为首的宦官集团。

    南衙北司之争已经绵延了近百年,而政治力量的斗争,背后的底气在于他们掌握了军权。

    因为大唐长安禁军同样有南衙、北衙之分,分隶十六卫。南衙又称“南牙”,兵分十二卫,隶属宰相府管辖;北衙为禁军,有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由皇帝直辖。

    这样的军制规划原本还算合理,意在“文武区别、更相检伺”。但安史之乱之后,皇帝直辖的禁卫四军,其统领权却逐渐转移到了宦官手里。

    中晚唐时期,两枢密使以及左右神策军两中尉,这四个最重要的北衙武官职位,都成了宦官兼任,时人称之为“四贵”,而这也构成了“北司”内部最为基本的框架。

    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呢

    唐初,宦官人少位卑;但从玄宗开始,皇帝怠于政事,遂委高力士等宦官审阅奏章,开始参与朝堂政事。

    安史之乱后,代宗首开先河,以宦官充内枢密使;肃宗时,以宦官统领禁军,宦官典掌禁军从此成为定制;德宗时,宦官染指了左右神策军;宪宗时,宦官甚至能以枢密使的身份凌驾于相权之上。

    由于宦官专权,与皇权和相权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永贞革新、甘露之变等军事政变都是因此而发生。顺宗、宪宗、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而穆宗、文宗、武宗、宣宗、先皇懿宗和新皇皆由宦官所拥立,其势大难制可见一斑

    自先皇懿宗以来,皇家用度奢侈日甚,而藩镇用兵不息,赋敛愈急。

    加上关东连年水、旱大灾,地方州县长官为保住头上的乌纱帽,都不以实情上报,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即使偶有良吏上奏,奏章也都早早被压了下去。

    直到正月时,翰林学士卢携直接上奏,要天子开恩下旨,免百姓所欠租税,停止各地征责,以待夏麦,并令各地出义仓储粮赈济百姓,以度荒年

    天子敕从其言,然而有司却并未行使这条旨意,徒为空文而己。

    同月,曾与驸马韦保衡勾结,横行朝野的前宰相路岩被赐死。

    二月,先皇懿宗下葬简陵,为昭圣恭惠孝皇帝。

    虢州刺史刘瞻被重新召回,立为刑部尚书,刘瞻曾与京兆尹温璋共同为御医的家属们求情,招致先皇震怒,后温璋自杀,刘瞻被贬。

    长安人都认为温璋和刘瞻是很正直的忠臣,听闻刘瞻回来,都很开心,他们甚至还花钱雇百戏在路上唱戏迎接。刘瞻得知后,改了归期,从其他道路进的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