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文人都围上前去,有人诵念起来此篇祭岳州文,声音抑扬顿挫,读到愤懑处,语气中有热血腾然而起,四下皆随之震动。
常岁宁听在耳中,不禁也点头道“真乃好诗。”
骆先生这诗写得倒也够快,她人还未回江都呢,便有这样一篇好诗快一步赶来相迎了。
“岂止是好诗”那将此篇诗文带到此处的书生接话道“简直是振聋发聩,有穿云裂石之力”
常岁宁点头,是她夸得浅薄了。
那书生与她攀谈起来“在下观小兄弟气质不俗,想来也是饱读诗书,可是也喜欢钱甚先生的诗文那篇观江都祭海以赠天下书可曾听过”
常岁宁打扮简便,但若稍加细观,便可发现是女子身份。如今江都附近,因女子做工之风兴起,许多女子为出行方便,常也穿袍束发,如常岁宁这般打扮的女子并不少见
而这位书生看向常岁宁时,眼睛始终微眯,显然是个视力不佳的,瞧人只能瞧个大致年岁气质。先入为主地认定了面前是个小兄弟,便将那有失硬朗的声音当作是一个过于斯文的少年郎所有。
常岁宁笑着点头“听过的。”
“那篇赠天下书,与今日此篇可谓各有千秋”书生抬手间,滔滔不绝地剖析起来“此篇祭岳州文,立足于无辜受难百姓之间,将作恶者比作虎狼,字字如刀砭骨,叫人生出切齿痛恨,读罢却又觉酣畅淋漓,世间尚有正道在”
而骆观临此诗文中所表“正道”,未吝于悉数归于常岁宁之身。
那书生又道“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钱先生诗中所表,全然切合实际,未曾有半点夸大其词之处,实乃言之有物”
常岁宁觉着,实则还是有夸大之处的,尤其是夸大了她的功劳。
但常岁宁半点不觉得心虚,心中仅有欣慰先生果然还是满足了她的提议,实在好人啊。
书生犹在回味“高明,妙哉”
常岁宁赞成地点头,分明夸大了事实,却仍让人觉得全然切合实际,深信诗中即全貌,的确高明。
“听小兄弟口音似官话,可是打从西边来”
常岁宁点头“正是。”
“那小兄弟这一路,必然听了许多有关常节使的事迹”书生干脆在常岁宁身边坐下说话。
常岁宁旁边的桌上,荠菜等人立时戒备几分,无声紧盯着那书生的动作,有护卫已悄然摸向了袖箭。
常岁宁未觉有异,反而随和地替那书生也道了盏茶。
“多谢小兄弟。”书生端起,喝了半盏解渴,才又往下说道“小兄弟路上可听说了,岳州百姓感念常节使恩德,欲为常节使建庙之事”
常岁宁倒果真不知,摇了头,评价道“建庙倒无必要,岳州百废待兴,还是不宜铺张得好。”
书生不赞同地道“民心所向之事,怎能叫铺张呢”
或是喝人茶嘴短,书生反应过来,轻咳一声,语调平和许多“小兄弟有所不知,民心有所依这是好事啊。”
“再者道,这银子或许也不必岳州百姓来出。”书生道“听说苏州一位富商愿意出资这位富商也是个难得一见的君子人物,据说此番救治患疫百姓的药材,皆是其人所供,分文未取”
常岁宁恍然,戴子发啊。
事前送药材,事后又包盖庙,天大的好人啊。
如此说来,当初明谨之死,死得的确合适,死一人,福泽却这般延绵不绝,怎叫一个死的合算了得。
见外面天色已近昏暮,常岁宁让人结了账,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