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首战,败则重挫士气乃至民心,实在不是个好的开端。
“常大将军为护李逸突围之际,不慎身受箭伤,但常娘子放心,未伤要处,故并无性命之碍。”
常岁宁拢起的眉心未曾松缓,只又往下问“不知世子口中的第二则消息是什么”
李录“淮南王李通病重。”
淮南王李通,正是李逸之父。
常岁宁看向李录,不动声色地问“这个消息,是世子家中派去为淮南王祝寿的仆从带回来的吗是否可信”
那日她潜入荣王府时,李录曾与她说,数月前他曾令仆从去往淮南王府为淮南王送寿礼,待那仆从归京时,会将扬州战事与常阔的消息带给她。
她此时有此问,便也正常。
但只常岁宁心中知道,她此时在怀疑什么。
“正是家仆带回,至于可信与否,相信很快便有消息传回京师了,到时常娘子自可分辨。”
李录叹道“我这位堂叔年事已高,此前朝廷大军未至之际,便是他在奉旨抵御徐氏叛军,紧守淮南道操劳军事之余,又有不堪流言入耳,急怒之下,才发了重病。”
“流言”常岁宁眼神微动“是指淮南王和圣人之间的流言吗”
“看来常娘子也有耳闻李氏家丑传言,叫常娘子见笑了。”
常岁宁未置可否。
当年明后登基,除却武将朝臣,也曾得宗室支持,其中淮南王李通,便是为首者。
暗中时有传言,明后与李通有染。
“传言固然不可尽信,但淮南王待圣人忠心耿耿乃是实情此番圣人敢将此率军大任交由李逸,也正是出于对淮南王的信任。”
李录道“可如今淮南王病重,李逸又因自身过失而打了败仗,必遭朝臣怪责弹劾,如此之下,只恐将心与军心俱是难稳”
常岁宁清楚,他话中并无夸大。
若淮南王当真在此时“病逝”,江南局面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而常大将军性情刚直,恐有卷入未知漩涡之危”李录道“录有此言,望常娘子可早做思索打算。”
李录之言,在两日后即得到了印证。
大军战败而李逸按兵不前的消息传回京中,一同传来的还有淮南王李通病故的噩耗。
圣册帝震怒而沉痛。
这十日来,朝堂之上无片刻安宁,明贬暗伐明家之言不计其数,士族官员步步紧逼。
今又有此两则消息传回,一时间朝野之上更是众声哗乱,争执不休。
李逸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民间开始有“淮南王之死,正乃上天预示明后气数已尽”的谣言流传开来。
此言传至圣册帝耳中,立时令司宫台严查谣传出处。
“徐氏叛军,如今以长孙氏为首的士族官员”夜已深,帝王看着龙桉之上的奏折,自语般道“这二者倒有利益相和之处,那便是逼朕退位。”
事到如今,她但凡还未昏庸到极点,便不会想不到这二者里应外合的可能
徐正业于南边起兵,而朝中必有与之勾连者
圣册帝看向幽幽烛光。
当夜,有宫人深夜至郑国公府相召,魏叔易匆匆起身,换上官服。
同一刻,中书省右相大人马行舟,也在乘轿入宫的路上。
虽已值深夜,然而守在甘露殿外的宫人个个戒备,不敢有丝毫松懈。
圣人深夜密召心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