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在院子另一头与他对恃,然后得意扬扬喊,"儒家奉为经典的论语可认为我这是仁孝啊,毕竟,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于是,先生折了一根长长的细枝,指着道,"小杖,尔来受吧"
兄长拨腿就跑,在半道上发现把琇莹丢下了,又自投罗网的回来了。
然后就被跪坐在廊下给琇莹讲楚国风物的先生轻嗤一声,但最后先生也没打兄长,还给兄长指点了学问。
兄长和琇莹一样都把先生当做很亲的人。
他犹记得那天晩上得知先生要走后,他与兄长牵手从先生家回来时,他在路的转弯处回头看了一眼小屋,然后落了一滴泪,那滴泪除了琇莹,没人知道。
兄长说,不会有老师再这样教他了。
兄长在荀先生面前总是这样没大没小,两个人都是犟脾气,一言不和就会吵起来。
可他仍知道兄长将先生视作非常重视的长辈。
他每到傍晚都给先生读书,因先生说自己眼神不好。年节时还怕先生孤孤单单一个人,特地带着他去折梅花送给先生。
琇莹很笨拙,他不知道如何形容荀先生,他只会说先生好。
先生才是真的乱世之中一心坚持自己理想的大儒。
明明知道此去楚国根本不可能如愿,可仍要去做。
先生说这叫知不可为之而为之,兄长说是大勇,那是兄长难得赞同先生的一回。
先生其实身体己经不算太好了,琇莹和兄长都为他熬过药,兄长说他这一去很可能就会死在楚地。
所以即使知道今天先生就要走了,琇莹见他收拾书时,还是红了眼眶。
他贴着荀况,捏着他的衣角,仰头问他,"可以留下吗我还想与先生共看雪景。"
兄长站在一旁,抿紧了嘴唇,眼中带着期待。
荀况将东西搬上马车,见状,蹲下身子与他们对视,"君子不可言而无信,况己应了春申君,不能作罢。"
言罢,如往日一般摸了摸琇莹的头。
琇莹忽然想哭出来,他好爱哭,一定是幼崽身体的影响,他才没想哭呢。
他哽咽着,"先生,等等好吗我想赠先生一物。"说完,向后跑去。
荀况点头,他的脸色柔和,清隽淡雅的像淙淙流动的水,"慢点跑,我在这里等着琇莹。"
阿政一直不说话,直到琇莹走了,才走到荀况身边,将怀中一直揣着的书简双手递给了他。
写的是春秋,是他自知道荀况要走后一直都在抄的。
"这是我与琇莹一起赠你的,他替我削的竹片,后面还有我俩的名。"他俯下身长作揖,"先生,此行顺风。"
荀况看着他这小豆丁身子做出一幅严肃模样,倔犟的跟个驴子似的,赵人都说这孩子心性凉薄狠戾,不是易于之辈。
可荀况知道这孩子不似外表看起来那般阴狠,他其实最是敏感多虑,重情重义。
这两个孩子都是心地柔软细腻的啊。
他想起了自己猜测的他二人的身世,将手掌放在了阿政肩上。
"政,百折不挠否"他轻柔问。
阿政望着他温和眼神,突然想落下泪来,他偏头吸了吸鼻子,才直视他道,"纵九死亦不改。"
我要回秦,我要我应该得到的一切。
荀况大笑,"好好,不愧是政,大道三千,偏行王道。"
他也将自己怀里的竹简递给他,"拿着吧,莫要推拒了,这是你现在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