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庸转了一圈。发现这些新人都很年轻。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似乎是军校生
“他们都是黄埔十一期的。”
“啊”
张庸又惊又喜。
喜的是,他们居然是黄埔生
厉害了。
处座居然一口气弄来这么多黄埔生。以后复兴社还不迅速膨胀啊
惊的是,他们毕业了吗
黄埔11期好像是去年9月份才开学的。到现在才一年。
按照学制,应该是两年半。怎么才学了一年就招过来
不过,张庸也没有细问。
处座这样做,自然有处座的道理。或许是先下手为强呢
事实上,抗战前的几期黄埔生,都没有顺利毕业的。12期、13期、14期的学生,都是直接从学校上的战场。
因为没有任何战斗经验,遇到的又是穷凶极恶的日寇。所以,伤亡非常大。能活下来的不多。所以,黄埔六期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名的人才了。
“全部都是”
“当然不是。最前面三十个。”
“三十个吗”
“对。是我们复兴社有史以来,从黄埔招揽人数最多的。”
“那其他人呢”
“都是投笔从戎的青年学生。处座准备成立特训班。”
“哦”
张庸明白了。
处座不但需要黄埔生,还需要知识青年。
复兴社不是打打杀杀。
或者说,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
需要动脑。
需要文化知识。
大老粗永远只能在最底层。
黄埔生只是招牌。事实上,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特训班,就是其中之一。
看来,自己的到来,还小小的扇动了一下蝴蝶翅膀。
因为手里有钱,有权,又需要人,所以,处座提前开战了特训班。不用等到后来举办的青浦班。
好事。
张庸举双手双脚支持。
人多了,分给自己的部下也就更多。安全更有保证。
当然,黄埔生就不用了。
带不动。
没资格。
他一个半路出家的,怎么带别人黄埔生
别人可是天子门生
“对了,我们组长是哪里出来的”
“李组长”
“对。”
“他啊,以前是高小的老师。后来投身北伐革命。”
“他是哪里人”
“鲁省的。家在泉城。当年日寇蹂躏泉城”
杨善夫微微叹息。
张庸就知道这里面有文章了。
难道是李伯齐有家人,曾经在泉城惨案中遇难
话说,没有了红党的北伐军,已经丧失了革命的精气神。面对日寇的干涉,根本不敢反抗。
最终的结果,就是泉城百姓死伤惨重。被屠城。居民死伤一万多人。可以说是莫大的耻辱。
然而,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却是“不能还枪”。
悲痛。
叹息。
那就是1928年的中国
太软弱了
李伯齐始终坚守抗日一线,或许就是因为泉城的血海深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