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地人的设想,每到了一任新的刺史或是新的太守,哪怕是什么牧守的话,到任之后应该先是去结交当地的高门望族,在取得地方的政治话语权与支持之后,然后在通过诸家一致的同意情况下,方才着手一点一点去治理徐州的政务,或是改变原有体系。
但是一上来就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实在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虽然陈珪是表示了支持刘备,也表示要支持刘备推行屯田与科举,然光是这两样新政在徐州彻底的落实,就已经会大幅度改变地方的格局,触动当地豪门望族的利益自然更不必说。
可如今,刘备显然还不满足,在彻底落实屯田制与科举制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入的去加强官署的权力,实施新的政策。
首先自然是当年平定冀州时的那几板斧了。
河北商业协会再次由刘备牵头进入了徐州,收纳徐州当地的愿意让渡利益的家族,组成新的利益链,分配产业。
而愿意重新抓住这个利益链的,大多数是徐州中下层的寒门之族。
而当徐州原先最顶级的望族和阀阅反应过劲来的时候,利益链的规划已经被重新划定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徐州本体的望族阀门在利益链被重新制定之后,只要表示不同意,亦或是向刘备表示反对,并紧紧的死攥住他们现有手中的利益链不外放,刘备一时半刻也不可能对他们怎么样,说不定还得将原先的计划推翻了,重新与他们谈。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刘备所要建立的产业链结构是原先河北方面的产业链。
也就是说,刘备要引入产业,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商业体系。
这种事情可能吗
当然是可能的。
因为刘家兄弟手中掌握着太多太多的筹码。
别的不说,现在的河北四州就是大汉朝最大的粮仓。
冀州本来就是天下粮仓,经过刘俭这些年的屯田改革,包括各种水车的引入,包括对于农工之事的广为传播。
导致现在不论是冀州、青州,乃至于并州和幽州的粮食都是产量大增。
而在这个时代,粮食毫无疑问就是最重要的硬通货了。
特别是在中原荒芜,各地叛军不断叛乱的情况下,粮食更是重中之重。
徐州是不缺粮食,可这并不代表徐州的粮食就比冀州高产。
河北的粮食一旦转运到青州,或者是再通过徐州、青州打入徐州的市场,就可以将原先本属于徐州本地望族的最重要的粮食的产业链条重新打乱。
特别是现在徐州本土望族之中所掌控的粮食有限,因为曹操所引发的这场徐州大战,耽误了徐州今年的春耕,也几乎耗尽了徐州库府的存粮。
或许在曹操北上进攻徐州之前,徐州是不缺粮食的。
但是现在,毫无疑问,徐州缺
除了粮食之外,第二大利器就是盐。
纵观整个东南,徐州虽然也是产盐的,但是相比于青州的产量来说,实在是太低了。
大汉朝谁都缺不了盐,而除了西蜀方面的井盐之外,东南这一面,包括青州以北的河北,很多盐的出处也都是仰仗于青州。
针对盐务,刘俭和刘虞这些年也做了不少的布局。
原先的盐务是散落在青州诸家,甚至于青州相邻之郡的豪右手中。
但是,经过刘虞这么长时间在青州的布局,青州盐务的产业主动权逐渐回到了官属的手中。
青州的海盐业虽然没有明文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