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吕布却偏偏不尊大都户的号令,不但冷嘲热讽大都护与华督,激大都护与华督自行率兵前往,他却不与二位一同行动,”
“身为左路都督本当受大都护的节制,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自己躲在后方殿后,华将军乃是勇猛憨直之人,吕布用这种方法激华将军,他岂能不失去理智去争立功”
“依我看,这事儿吕布逃不开干系将军可将这个中事宜向相国进谏,明言原委,料相国必有公断”
说良心话,成堪的这一番言论纯粹是有点儿臭不要脸
你管吕布激不激你,但都是伱们自己乐意往前冲。
结果你们失败了,到头来反要把责任推到人家吕布的头上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没有道理
西凉军中的勇士大部分也都不屑于干这种推诿责任的事情,但胡轸这一系在西凉军中属于特例。
胡轸虽也是勇猛善战之人,但诡诈心思较多,为人也不直爽。
其在西凉军中属于一个小人,因为其家族与董卓的家族利益输送较多,且当年董卓在凉州募兵之时,胡轸的家族也给予了董卓极大的支持。
且两族也有晚辈结亲通婚,故而胡轸在西凉军中极得董卓的信任和重用。
在东汉末期,各路军阀任用将领,虽然也多看其才干,但更多时候还是基于利益纠葛。
并不是什么有才学,有才能的人就一定会受到重用的。
有才学没背景的人被重用,这实际上并不符合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是赤裸裸的残酷现实。
便是曹操,一生推崇唯才是举,几番下招贤令,然其政在军中所用的最高阶的武官,也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的亲属。
董卓就更不能免俗了。
胡轸听完成堪的谏言,眯起了眼睛,思虑片刻,方见他缓缓点头道“有理”
倒不是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胡轸逃避责任,他身为大都户,该负的责任他是必须要负的
但若是能把吕布拉下水,胡轸也绝对是在所不惜。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胡轸言道“罢了且不管如何,先写书信给相国禀明此事再说。”
而就在华雄针对阳夏城进行的攻略失败之时,董卓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蔡瑁、黄祖、文聘等人固守在阳夏县,防守的异常严密,没让董卓攻略,但董卓毕竟是长于征战之人,且看事颇准,也有手段。
针对对方的龟缩战术,董卓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他在阳人的周边开始对南阳一些望族的家族产业进行打击。
打击的理由很简单,也有官方名义,就是说他们私通张角,是为谋逆。
当年刘俭曾经将张角遗留下来的书信交付给了董卓,这也使得董卓在朝堂之上拥有了制衡攻击高门望族的把柄。
张角当年起事,各郡望族或多或少都与张角有所勾连,所为者就是希望借乱能够在官方摄取家族利益。
如此自私之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东汉末年豪右诸族的一贯常态。
但是谁能想到这些书信到头来竟然会落在了董卓的手里、实在是让人憋气。
偏偏董卓还特意找人大肆搜罗,包括张角当年的笔迹以及文牍,甚至连他在民间书写的符咒,药方,董卓都搜罗了很多,还汇聚诸多人证,记录口供。
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可以证明这些东西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