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纯粹就是谦虚了,刘宏如果真是要设立三边牧使,必然会让统兵的三位中郎将就地任职,根本不会大老远的将刘焉特意调到冀州去的。
所以刘俭的呈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跟刘宏客气客气。
他的皇帝哥哥要是有点眼力见的话,应该就会借坡下驴的。
在接到了刘俭的书信之后,刘宏算是彻底的下定了决心。
于是,朝廷方面的,最终由刘宏下达皇命,尚书台议令,立皇甫嵩为冀州东牧使,董卓为冀州北牧使,刘俭为冀州西牧使。
至于三位牧使的划定区域,则以信都中心为界。
向刘宏谏言立冀州牧的诸官,没有想到刘宏会玩出这么一手花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就现实而言,他们的目地算是达到了,分别为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所重视的两位中郎将,都成为了冀州牧,虽然是一个东,一个北,但那也是冀州牧
如此对于一些向天子直谏的诸臣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毕竟,皇甫嵩和董卓,如今亦分别与朝中的两大名门势力相亲,而冀州牧的位置,也只有那么一个,虽然就袁家而言,立皇甫嵩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能够让两个人同时上位,底下的人也自然会觉得两全其美。
同时,刘俭担任西冀州牧使也算是保全了刘宏的颜面,各方角逐势力多少都会感觉到满意。
近年来的朝堂中,很难碰到这样让大家都舒心的情况了。
如此,冀州牧使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三边冀州牧使的位置定了下来,随后还有给诸部战将按照战果记功封爵。
刘俭虽然擒拿了贼首张角,但论及斩首之功,还是以皇甫嵩一军斩杀的最多,故综合来看,皇甫嵩的功勋要比刘俭高上一些。
但这也是刘俭所希望的,做官么,功劳不一定要拿最多的,有时候少拿一点的话效果反而可以更加的好。
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刘俭一直谨记。
朝廷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槐里候。
朱儁进右车骑将军,西乡侯。
董卓虽有功,却亦有过,只以州牧,不拜将。
刘俭为镇贼中郎将,都亭候。
三人拜将,虽然刘俭只是得了一个挂名随时能够被撤的中郎将,还有一个列候之位,但这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对于刘宏而言,因为已经有过阳球的前车之鉴,所以他不想让刘俭出头太甚。
而对于朝廷公卿和望族官宦而言,这一次大战中他们主要捧的人是皇甫嵩以及朱儁,刘俭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
功劳只是一个方面,封侯拜将的关键还是在于各方势力的利益需求。
刘俭估计着,刘宏既然只是随意的给他安了一个杂号的中郎将,想来过几个月之后,一定会将自己的将军之位去了,再将自己调回雒阳中枢。
不过好歹也算是封侯了。
对刘宏而言,自己现在算是越来越重要了,皇帝暂时还离不开自己,返回雒阳是早晚的事。
不过,自己的官位和爵位不争,手下立功将士们的军功,他还是要力争的
一则事关他个人的威信,二则也是为了今后的布局。
经过刘俭的一番力争,他军中立功将士们的封赏下来了。
雒阳城中的越骑营,刘俭是不能执掌了,但是刘俭却运作了一下,将高顺从佐吏提为越骑营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