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6章 莫非还想临老入花丛(3/4)
祖宗十九代脚步微顿,笑道“休息两日便可,从长安一路过来,虽然此时风波不大,却也还是慎重些为好。”

    “听说有不少人偶遇王爷,还送了些赝品和庸脂俗粉。”虞世南白了欧阳询一眼,年轻的时候都没有稳泛平波任醉眠,莫非还想临老入花丛

    他和欧阳询走路的姿势特别悠闲,特别像冬日村头晒太阳的小老头,头发也只是用最简单的木簪随意绾了个道髻,本色的细棉布圆领袍,简简单单的玉带钩革带,没有坠着乱七八糟的金玉挂件或者香囊。

    李元婴配合着两人的步调,浑不在意地轻声笑道“若不是公孙先生见多识广,旁人还真难分辨出那是西贝货。也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珍藏了多年的宝贝竟然是伪作。”

    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不是一般的乱,存在四五十年的政权,绝对属于长寿王朝。后世那些史学家,对于那个时期都不敢乱说话,典籍缺失太多。北边被蛮族反复践踏,世家南渡一部分,留守一部分。留守的那些世家,处于被拉拢河蟹拉拢河蟹的循环播放状态。普通人,十室九空,千里荒凉两脚羊。想要保存住典籍,困难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地狱模式开启。

    更可恨的是那位梁元帝,侯景之乱时,他爹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当时还是湘东王的他手握重兵,虽然没有积极勤王,却也不是不能理解他的做法,皇位之争本就白骨累累,失败了只能怪自己本事不济。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的他,江陵被围城时,竟然命舍人高善宝放火焚烧图书典籍十四万卷,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八万卷珍贵典籍东晋时只有三千零一十四卷,刘裕攻占长安时,从后秦收到四千卷古书,又从各地断断续续收集,共有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书。他爹又又努力奋斗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积攒到了八万卷。

    而他焚书的原因可笑之至,理由是读书太多才至今日之祸史称江陵焚书。

    “蜀山藏书之丰,堪称大唐之福,后世百代之福。”虞世南轻轻顿了下手杖,幽幽感叹道。“王爷,扬州离洪州和川蜀之地更近,竹纸的生产和运输也更加便利。”

    “他们比对过,宣州青檀皮所做之纸,润墨性好,不易变色,且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等特点,比竹纸更适用于抄录典籍珍藏。”李元婴温声细语地解释道。韦三郎是块万能牌好砖,不光哪里需要哪里搬,还能随时背

    起任何一口锅。

    “校书郎冯承素笔势精妙,萧散朴拙,有王右军之遗风。阿兄的意思是由你们两位监督校验,他带着一批人,专用宣纸抄写典籍,分存几处,以免后世再出现江陵焚书的人祸。”

    李二凤能成为千古一帝,后世帝王学习和仰慕的典范,不可能是浪得虚名的花架子。教员说他稍逊风骚,说实话,某是举双手双脚赞同滴。他写诗的资质与他打仗的天赋相比,真的真的是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河伯未见北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是抄录典籍之事的功德,远远超过写出几首传世诗作种花家之所以能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来,只因文脉从未断过,那是一条隐形的脊梁,刻在血脉之中的隐形脊梁。

    虞世南和欧阳询相视一笑,叉手行礼,异口同声而又坚定无比地说道“唯唯。”

    “你是说虞世南来了扬州”刘洎难以置信地抠了抠耳朵,看着眼前的奸佞小人许敬宗,“他今年八十有六还是八十有七了陛下怎么可能同意你莫要胡说八道”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南梁曾任始兴王咨议;父亲虞荔于陈朝为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更是官至中书侍郎。他与兄长入大兴城如今的长安,名重一时,被比作西晋时的二陆,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