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就行。
那样,还不如做成卡车呢。
清明不清,可就是不下雨。
清明过后是谷雨,按照计划,农场里已经开始种地,靠近河边的土地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种上了。
而最先播种下的就是杂交区域,随后是母本,再就是父本。
这样,不仅从地域上进行有效隔离,还从时间上进行区分,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交叉污染。
就是远一点的,有压水井在,也能取水泼地,清明后种上。
现在杂交区域已经按照规划种好,每个地垄前都做好了标记。
收获的时候,会根据要求,集中管理。
杂交区域种完,南山坡跟北坡的土地,也开始种植。
只要这两天搞定,这次种植就算完成了。
来到地头,杨小涛跟高玉峰打过招呼。
两人看着彼此,都露出笑容。
这大半个月下来,一个农科院的主任,一个轧钢厂的工程师,在地里摸爬滚打一番,活脱脱的成了老农。
那油画上光鲜亮丽的农民模样根本就是想象中的场景,真实的模样就是杨小涛现在的样子。
穿着破洞的布鞋,挽起的裤腿里面装着石头,露出的手臂上跟袖子里的晒成两种颜色。
头发被尘土沾满,黑色变成灰色,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乡土的气息。
杨小涛面前是一块还没翻新的农田,上面还能看到灰色的尘土,跟一旁刚翻上来,带着褐色泥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杨小涛手里拿着,跟村里几个壮小伙站成一排,随后在说笑中,抡起锄头干起来。
至于村里的牛驴,这会也都北全副武装起来,拉着犁子在另一边耕地,比起他们这些人,那是快了许多。
趁着休息功夫,杨小涛也去看了眼,杨石头在前面拉着牛,后面的杨大壮扶着犁。
犁地的深度全看后面人的功夫,用力下压,犁子耕的深,牛就吃力,用力小了,犁子入土浅,牛就拉的快。
深浅都要把握火候,这种地可不仅仅是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
起码让杨小涛来干这活,没这么顺利。
看着杨大壮扶着犁子快速耕地,目光放到木头犁子上。
脑海中却是浮现出一个铁犁子。
正是前世拖拉机上的铁犁子。
早在几年前,来地里干活的时候,杨小涛就想起这玩意。
只是当时没有拖拉机,用牛拉只会坏事,所以就没放心上。
可现在,拖拉机就在设计中,这玩意就有了出路。
况且这种铁犁子,可以调控位置,比现在考人工左右调整幅度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铁犁子结构简单,只要稍加设计就能搞定。
当然,前世像犁子这样的农具还有很多,它们功能不同,有难有易,但只要将那些农具设计出来,搭配上拖拉机,就是妥妥的效率啊。
杨小涛这大半个月来就在田地里跟一帮农民混在一起,不时询问耕地的注意要领,有时也会探讨农具的使用。
这些,都是杨小涛接下来设计农具时需要考虑的方向。
而这些天对杨小涛来说,却是收获满满,脑海中的农具已经成型,就等着设计出来。
可想而知,等这些东西设计出来,又是一大波学分啊。
等学分积攒足够,就可以升级机械精通,或者提升主技能工程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