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13章 拉开差距,全球第一可不是瞎吹的(3/6)
的开发上面,起步是比我们更早的。”

    “像是猎鹰9号的外壳,直接就是不锈钢,成本算是非常低的。”

    “当然了,跟我们的碳纤维外壳比起来,它们的重量肯定会更重,对发射吨位有所影响。”

    “但是对于美利坚市场来说,低成本的影响是更大的。”

    “可回收利用猎鹰9号也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研发的,它们应该是琢磨了几年了。”

    “只不过这一次被我们刺激之后,加快了研发速度。”

    “今年之内它们能够成功的把可回收利用猎鹰9号搞出来,我倒是不觉得奇怪。”

    曹阳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还算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对手没有那么简单,人家集合了美利坚乃至全球一大帮火箭专家,再加上美利坚那边在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本来就比较厉害。

    所以能够很快的搞定可回收利用猎鹰9号,那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

    毕竟启明星9号这边都已经给对方制作了一个模板了,它们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行了。

    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最困难的往往是不确定这条路是否正确。

    只要知道这条路是正确的,有的时候中间的困难反而是比较容易克服的。

    “曹总,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已经成功分离,很快就要进入到二次点火了。”

    就在曹阳和钱俊峰交流的时候,赵思宇在旁边及时的汇报着火箭发射的情况。

    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火爆场面。

    一切都跟演练的内容一样在推进之中。

    对于火箭发射来说,这样子的结果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格罗京,我觉得公司需要在多发动机联合控制技术方面做一些投入,要不然可能今后我们想要走启明星科技的发展道路的话,就会很困难。”

    北极熊那边,联合火箭航天公司内部,也是在观看启明星科技的这一场海上发射。

    德米特利作为火箭项目负责人,虽然现在开发的可回收火箭的思路跟启明星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将来如果要把火箭的尺寸进一步的做大,搞到星舰那样子的规模的话,那么肯定还是要走启明星的道路才行。

    要不然研发难度会越来越高。

    这一点,他也算是看的比较透彻了。

    “多发动机控制技术可没有那么容易,当年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把多台发动机合在一起,提升火箭的发射吨位。”

    “但是从结果上来说,那是不大乐观的。”

    格罗京仿佛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场景。

    北极熊当年在搞火箭技术开发的时候,可是有不少创新的。

    像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启明星科技那边将多台发动机绑定在一起的做法,那是人家玩剩下的。

    但是不得不说,北极熊在控制系统方面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

    后面发现同时捆绑太多的发动机,他们搞不定控制逻辑,一不小心就炸了。

    所以最后基本上都不敢超过10台了。

    “我听说启明星科技那边准备把启明星9号的发动机继续使用在启明星9号ax以及未来的星舰系列火箭上。”

    “它们的处理方法就是捆绑更多的发动机,从而满足发射的吨位需求。”

    德米特利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给说了出来。

    很显然,他觉得多发动机捆绑的方案,将来还会是国际主流的一种方案。

    这种方案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