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1.靖难② 白沟河(3/4)
朱棣带着他的人马“以精骑数十突入贼军左腋”,在最纷乱的局面中精准地判断并找到了敌人的薄弱点,朱棣在冲破敌军左腋后又进行了他最擅长的远距离大迂回,直绕李景隆右后方。

    在这场极限长线操作中,张玉他们没有乱,前军马步齐进,抵挡住了中央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朱棣手下的骑兵也如臂之使指,整个燕军呈现出空前的组织度与凝聚力。

    而在成功到达李景隆后方时,朱棣在天时之下,采用了火攻。战场上本来就挺乱,到处都是血和活人死人,这时候烟熏火燎,那肯定是要乱的嘛。朱棣趁此时机击垮后军,驱兵直入。

    李景隆得知后飞速调回与燕军相持的几方人马,道理很简单,毕竟他们要打的是燕王,只要在此处的朱棣被成功剿灭,剩下的不足为惧。

    但前军被抽调,也意味着张玉等人的压力减缓,能够腾出手来帮助燕王。于是,在燕王朱棣与他的二子朱高煦在人潮中杀得人头滚滚,接连斩了敌人六名敌将时,燕军的配合也到了,两队人马竟在朝廷兵的中军处将敌人夹击。

    不过一时之变,而攻守之势异也

    “实在畅快”曹操大笑,燕王以十几万兵打下此局,真乃不世出的将星,“孙子曾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如今看来,只要谋略胜之,孤勇绝之,便不足为惧”

    燕王的大迂回固然是惊天妙笔,火攻也不差,如此攻法要算准时机,风来得不总是那么巧。

    他想起当年赤壁,周公瑾敛尽江东土,换东风野火,但斯人已逝,江东仍是那个江东,三分天下到底归曹。

    人尽道周郎,而今周郎何在

    千年过去,依旧是英雄血涂地,江川各自流。

    朱允炆不是蠢人,凭借天幕寥寥几句与随之展现的图画也能看出白沟河此战艰辛。光是万人丛中斩杀威震西南的瞿能父子,就足够证明燕王和他的儿子有多勇武。

    当初顾忌名声将燕王子嗣放回,如今竟成自己的催命符了建文帝陷入无尽惶惑,看天幕与众臣都似隔了层雾气。

    没有机会了,他跌坐在皇座上,此战过后,彼世的建文帝再也凑不出这样多的兵,此世的自己也没有后路可走。

    世人既知靖难惨烈,既知朱棣能力,如何还愿意卷入战争与祸事

    建文朝许多臣子悄然对视,早该知道这皇帝不能成事。以前尚敬他,如今后人已指引正途,大明未来天子俱是燕王一脉,难道他们还要眼睁睁看着燕王打进来么横竖抵挡不住,不如早做谋划。

    靖难清君侧,拨乱反正,是为臣之职啊。

    史书不大,创造神话。聪明的文人动动小脑筋,给朱棣上了几层天命buff,比如带着七十个人和两万人打得有来有回,比如打到僵持处老天爷大喝一声,阿打忽然来了阵狂风吹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军心大乱,朱棣趁此机会拿下。

    就不说70 k 20000这种非人战斗了,朱棣强是强,也没到抗日神剧那种手撕敌人或一条板凳甩出去打人家整个连那种程度,光是风吹断帅旗才赢就很荒谬啊。

    说白了,和之前的让结冰河面就结冰一样,这种操作属于熟知环境与战场的、有经验的老将对形式进行的合理判断和利用,与天命不天命关系不大,更别提全靠狂风玄学才赢得胜利了。

    光是帅旗倒下,无法让敌人达到“奔声如雷”的大乱,能达成的,只有强横而不可置疑的威压与实力。

    于是“横尸百余里,降者十余万,郭英溃而西,景隆溃而南”,朱允炆倾朝廷全力凑出的几十万大军骤然溃散,整个战局在此发生转变,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