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接受了太多的现代化教育之后,感觉那些东西对他来说都太遥远,而且家里的老爷子也说过那些神神秘秘的东西,其实也就那样。
但或许是从小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莫道勤不管什么时候,什么环境,在拿到一本书后,不管书的内容是什么,总能很快静下心来研读。
因此,就算他此刻对道家的养身什么的没有兴趣,也慢慢的不再去政治名利场上的阴谋论了,而是低头慢慢的了起来。
书籍中的介绍文字沿袭了华夏古代文人一贯的风格,不管写什么,都能用一个字,一句话,最多一段话代替。所以除了前沿,就算加了不少书籍曾经的持有者的序言,一共十一篇,也不超过三千字。
当然,就算如此,那晦涩难懂的文字也将道家的奇妙玄幻的一套,书写的淋漓尽致。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在不知道真假的情况下,很有看话本的感觉。
还是神话故事类的话本。
当然,如果把道家学说引申为华夏哲学的话,那就是另一种玄妙了。
莫道勤曾经听他外公讲,华夏人很多文人,在崇洋媚外的时候都喜欢说,华夏没有哲学,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的一家之言而已。相比什么亚里士多德,华夏的哲学要更为深远和有意义,而道家和佛家的很多学说,就是延伸至华夏的哲学,易经就是华夏的哲学书籍之一。
因此,在看这本不知道叫啥名字的道家书籍时,莫道勤将其当神话话本的同时,也用看神话版本的哲学书来看。
“讲的真好,居然反驳不了”莫道勤将书的前沿,序言看完,愣了半晌的神儿兀自发笑。“科学逻辑都没他们说的有道理啊”
现代的科学有太多解释不了的事情,解释不了时,科学家会告诉大家,科学发展的还不够。但书中的众人却能三言两语,将某些奇异现象给解释出来,并且无论从科学,还是从神学看,都能让看家心悦诚服无言以对。
“妙应”莫道勤翻到读者序言的倒数第二个署名,自言自语起来,“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好像是药王孙思邈的道号。”刚刚他看完所有读者有话说,发现最后一篇的署名,居然是一名在宋代野史中有记载的道家名人,没想到再往前翻,又看到了妙应这给署名。
不过,继续往前的署名,莫道勤就陌生了。
他的历史知识学的不错,但也不全面,主要用功都在帝王学,政治学以及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上面。能知道那位宋代的道士和孙思邈,还得多亏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读野史,看一些佛家道家典籍故事有关。
“或许,这本书真得流传了至少两千年以上”莫道勤说着,又细细的抚摸了一下书籍的纸张,顿时就感觉到了不同,这书的纸张,好像与普通的纸有些不一样
莫道勤将书对着太阳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什么秘密,倒是那纸张,怎么也手撕不动,或许是什么特殊的材质。
过了序言,就是书的正式章节。
莫道勤扫了几眼,就发现上面的语言更加晦涩难懂,就连配图也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他从小跟家里研究古代兵法,这些文字到底还在古汉语的范畴之内,又有一些读者序言之中的名人解释,倒是也不太难理解。一字一句的慢慢往下看,慢慢的解析,跟破解谜题似的也挺有意思。
片刻之后,莫道勤读懂了正文第一章的内容道家功夫中的引气入体篇。
据说这引气入体,凡人习之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只是引气入体在上古时期也不容易,只有那天才人物才能有少许人三天做到,而越到后来越是艰难。
像是妙应真人就注明自己三年才得以引气入体,那位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