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周维烈就提着沉重的皮箱来到教室,拖上讲台喊道“快来拿签名书了”
那只皮箱的铁扣打开,里面足足有四十多本小王子,而且每本扉页上都有周赫煊的亲笔签名。
陆婉珍和其他几个同学立即冲过去,欢喜的找到自己那本,笑道“谢啦,周小弟。”
“没什么。”周维烈擦擦额头上的汗水。
班上的同学在拿到书以后,聚在一起继续看报纸,并因为报纸上对小王子的不同解读而争论起来。
“咦,文艺之页新华日报副刊和平明中央日报副刊对酒鬼的意象解读又不一样,到底哪个更符合周先生的本意”
“我认为平明说得更有道理,酒鬼指代的应该是汉奸。酒鬼整天醉酒的原因,是想要忘掉酗酒这桩难堪事。这无疑是在讽刺汉奸汪兆铭和他的党羽,打着救亡图存的口号出卖国家,醉生梦死、自欺欺人。”
“不对不对,文艺之页解读得更在理。酒鬼泛指不愿面对现实的人,可以是汉奸,可以是官僚,也可以是妄图谈判求生存的主和派。”
“”
自从马珏发表了那篇解读评论以后,各种相关评论就层出不穷,而且往往同一个角色有多个不同解读。
关于“沙漠花”,有人说暗指投降派,也有人认为泛指对抗战不报希望的悲观主义者。
关于“点灯人”,国党御用文人认为在赞美伟大领袖常凯申,左翼文人认为是在赞美所有为抗战牺牲的英雄,自由文人认为是在赞美为抗战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对“国王”的解读就更悬殊,国党报纸认为是在讽刺日本法西斯,共党报纸认为是在揭露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
小王子这本书中所有的意象,几乎都被人们翻来覆去解读,那阵势就跟研究解析红楼梦一样。
现在已经没人再批评周赫煊了,小王子被公认为是一部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因为本来就写得很动人,一旦沿着爱国主义的方向去解读,分分钟就能代入读者的国家情感。
一部童话故事,生生把无数人给看哭了。
21世纪文学系的本科学生,有一门必修课叫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晚清一直讲到新中国建立。
在这门专业课中,周赫煊受到的待遇和鲁迅、茅盾等人相同,都是独占一章的。并且周赫煊所在的篇章多达五节,神女、狗官、狗官外传这些统归一节,而小王子则单独为一节。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周赫煊第五节小王子
“小王子出版于1942年2月,是周赫煊在抗战时期创作的童话寓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爱国文学作品”
“小王子有两种解读方式一是以孩子为视角,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昧和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人类的孤寂,以及随波飘荡的命运,同时批评了金钱物欲,讴歌了真善美。二是站在爱国者的角度,折射出民族危难时期的中国社会,通过隐喻手段歌颂抗日英雄,抨击法西斯侵略势力和汉奸,谴责了国民政府的独裁残暴统治”
“这种双重情感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和祖国的热爱,在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当中独树一帜,历来是文学批评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对小王子有着内容繁多的解读,这些解读甚至互相矛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周赫煊后来说小王子可以是任何人,是你,是我,是他,每个读者对书中意象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不管如何,小王子成为21世纪文学系学生们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