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在场的读书人一个个心潮澎湃,看向颜楚音的目光越发热烈了。
等人群渐渐散了,小厮回来说已经把沈昱送回丞相府了,太医把过脉说没事。颜楚音叹了口气说“罢了,等三场全部考完,我再找机会与他见面吧。”
这贡院是不能再来了,来一次估计还得被围一次。
新乐侯出现在贡院外,被感激他的考生团团围住,这一消息很快就散播了出去。在人们口中,新乐侯之所以会出现,是想在第一时间问问考生,考场的伙食怎么样,这是关心考生的表现呐而考生们对他不吝感激,证明了新乐侯的提议是好的话传到那些捐了银子的宗室纨绔耳中,一个个骄傲极了。
平日里父母总说他们不成器这一次他们忍不住去父母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炫耀“不是问我银子哪去了吗我跟你们说做大事去了,你们还不信”
“我已非吴下阿蒙不要用老眼光看我”
“新乐怎么没叫我们一起去既然我们捐了银子,虽银子不多吧,那也花了我大半年的月例我们也该去问问考场的伙食好不好,没叫我浪费钱”
消息传到皇上耳中时,皇上正和太子议事呢。
汇报消息的人知道皇上对颜楚音有多看重,自然在汇报时把颜楚音高高地抬起来,说颜楚音有多负责啊,有他多关心考生啊,说考生们对他多感激
太子听着听着,面色有些古怪,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皇上看了过来,太子忙说“音奴果真长大了,儿臣很是开心。嗯,儿臣这全都是因为开心啊”我肯定不能告诉父皇,音奴之所以跑去贡院,根本没那么多复杂的心思,单纯就是想接沈昱回去而已。这话肯定不能叫父皇知道。
毕竟这是音奴的秘密嘛做大哥的怎能多舌把秘密说给长辈听
皇上“”
朕什么都知道音奴肯定是跑去接沈昱了
皇上虚伪地说“朕也觉得欣慰。”
“是啊是啊。”太子呵呵地笑着。
父子俩“演”了一来回,就给这个事情定下了调子。第二天的早朝上,自然又有人上书把颜楚音和考生们都夸了一遍,夸颜楚音心有大义,夸考生知恩。
还有人上书夸宗室子的,就是那帮跟着颜楚音捐了钱的昔日纨绔们。皇上便一脸欣慰地下了口谕,叫礼部备好了文房四宝,回头给这些宗室子们送去。
很快,乡试第二场开始了。本朝秋闱第二场考官场应用文。例如问某地发生了某起案件,如果你是当地父母官,要怎么判案,最后的案宗应该怎么写。如何判案是看考生们对律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写案宗是看考生们会不会写官场应用文。又例如问你任某官职,上司给你发了某公文,你应该如何回对等等。
这一场对于沈昱来说,也是容易得很。
先不说他对律法、朝廷公文滚瓜烂熟,他连真实的案宗都看了不少平日又有意识在关注家国大事。这一场考试对于他来说,比着前一场还要简单些。
第三场考策论,问的是国计民生。
沈昱考前忍不住猜了一下题,以为第三场很可能会考一些与“启发民智”、“礼”有关的题目。结果竟是猜错了,第三场的题目平平无奇,问的是农政。时人重农,农政题在科考中经常出现。这一次问的也是老生常谈的贵粟论。
这个政策最早提出来的时候,是说农民可以通过粮食向官府购买爵位,当他们犯罪时,还可以用粮食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