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早逝这件事儿是她心中一痛,如今好不容易熬到孙女出嫁了,可将李禾源留在继母身边她也不是很放心。“等你成婚后,女婿定是要带你上京的,到时候我再去书一封,让你爹将禾源送到李家的书院来。”自己叔公开的书院自然是不怕受欺负的,加之如今书院的名声,也不怕儿子拒绝。
想到这儿,李老太太又提了一口气,将自己打听到的一些事儿跟李香香说了一遍,“你爹糊涂,也不知道你未来公爹会不会心有芥蒂的,到时候你嫁过去了,找个机会要与孙婿细说,不叫这事儿留成隐患”她絮絮叨叨,说完了洪老太太还要补充,口水都干了也不停下来。
李香香看着两位老人,忍不住在心中感慨,总归她亲缘还未断,日后夫婿若是对她好,她定是也要好好护着他们的小家。
很早之前,在柳氏进门后她就明白,从此自己再没有家了。有时候李香香都忍不住想,或许嫁出去也挺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未来能有跟自己血脉相连的孩子,她定要好好保养身子,不叫孩子经受跟她一样的痛。
远在京城的张家也说起了张柏邧以及他带回来过的几个孩子,尤其在张英对张柏邧的成绩表示遗憾,并且赞叹了李治续几句之后。
“儿观那温家李家孩子是性情温和,为人端方的好孩子。治续虽爱交际了些,可少年人心性,不过就是初来乍到好奇了些罢了,从未听说过流连烟花之地,估计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儿。博然与他完全是两种性情,显然也更值得托付。”张廷玉跟他爹说着话,眼睛却一丝没有离开自己手上的书本。
这些话张英已经说过几遍,他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索性就直接将他的话给说出来,让他爹无话可说。其实张廷玉心里明白,自家爹不过就是想要给姐姐的女儿找个好人家,那孩子今年都十三岁了,家里条件着实不佳,的确很难找到这么好的人家。
不拘着是李治续还是温博然,先定亲,等能成亲的时候,他们应该都已经在京城站稳脚跟,能谋外放了。到时候张家再给出把力,能叫他们平步青云。
有人保驾护航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张家,这个已经经历了两朝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慢慢还在往上爬,颇受皇上重视的张英坐镇着。
张廷玉心里很清楚,这种事儿本就是讲究一个两情相悦,他爹有这个意思却一直按耐住不说,温博然和李治续回乡祭祖,多的是想要借此攀上关系的人。若是动作快的,估计都要带上媳妇回来了,哪里还能等到他爹下手。
不过显然,张廷玉不想就这么跟他爹说。
“也罢,等他们回京了再找他们聊聊。你先给柏邧去一封信,让他尽快回京才好。”虽则成绩还算不错,但是不好好谋划,也是去不了好位置的。翰林院那么大,每个人手上都在跟不同的项目,修书的,编纂的,整理的,到六部观政的,里头的讲究还真的是不少。
即使相中了孙女婿的人选,但是张英第一个想要照顾拉拔的,还是张柏邧这个沾了点亲戚关系并且还姓张的孩子。
张廷玉看了一眼又坐回书桌前的老爹,以及那本打开很久也没有翻页的书,不禁感慨了几句,老爷子如今跟年轻时确实是大有不同,儿女情长了许多呢。
皇上带着宫里头的嫔妃们到畅春园避暑,天气炎热,他在书房办公时习惯会摆两个冰盘,一旁还有打扇的太监,梁九功低垂着眉眼站在边上守着,也没叫底下的小太监动手,自己亲自给皇上墨墨,顺便听一听他的吐槽。
他批折子还是挺快的,中途休息的时候拿起一直放在旁边的单子,这是吏部送过来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