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雪落了一天,黄昏时,元达笙用力推门走进自家院子里,元仕进夫妻听到声音出了房间,瞧见他的时候,两人是满心的欢喜。
元仕进接过儿子手里面的书箱,拉着他进了房间,林氏欢喜的进了厨房,她很快冲了一碗糖水端进房。
元达笙揉搓了两三下手后,这才端起碗喝了糖水,喝了大半碗热水后,他缓过劲来冲着爹娘笑一笑。
元仕进瞧着他的笑脸,心里很是酸涩,村里的人,都说元达笙是最享福的小儿子,只有他们当爹娘的人,最知道小儿子的辛苦和付出。
林氏瞧着儿子不再是惨白的面色,欢喜的冲着元达笙说“你大哥前两日送了一块肉过来,我现在去煮给你吃。”
“娘,我饿了,我想吃娘煮的热汤面。”
林氏听他的话后,点头说“好,家里面还有鸡蛋,再煮两个添上去。我们明天再吃肉。”
林氏脚步轻快的走了,小儿子回家了,天黑了,她不用时时聆听外面的动静了。
这一晚上,元仕进夫妻瞧着小儿子用了晚餐,瞧着他在炕榻上很快睡熟,他们夫妻把被褥挪了挪,低声安排明天的吃食。
元仕进瞧着元达笙的睡脸,低声和林氏说“笙儿回来了,这些日子好好的给他补一补。老大家的这几日上门说的事,明儿和笙儿说一说,他的心里面应该有主张。”
林氏抬眼瞧着元仕进低声说“他爹,几个月前,村长说要给笙儿牵一门好亲事,怎么后来没有听到信了”
元仕进瞅她一眼,闷声道“后来村长和我说,他也不认识那一家人。只是想着我们家日子还行,笙儿这样的品性,也配得上那家人的要求。
村长说,笙儿说认识那一家的举人老爷,如果要打听消息,要过了那位举人老爷的眼,他先和举人老爷说一说。”
林氏沉默下来,那事大约是不成的,元达笙才会一直沉默不出声,她满眼的委屈神情“他爹,她也是一个村里女子,她家的人,还看不上我们家笙儿”
元仕进瞧着林氏摇头说“笙儿说过,那位举人老爷出远门了,大约要等举人老爷出远门回来再去问一问。笙儿难得对自个亲事有心,就由着他去吧。
我听说那位举人老爷年纪也不小了,还一直不曾议亲事。他们读书的人,比我们想得多。我爹当年在的时候,村里的人,笑话他不中用,其实我爹精明着,他只是不愿意显露出去。
我爹夸过笙儿聪明,说只要家里面有饭吃,一定要供他读书。笙儿中了秀才后,免了学费,他还能够往家里拿银子。我爹还是有眼光,我们听他老人家的话,一定错不了。”
他们夫妻因为小儿子睡在身边,两人很有兴致嘀咕了大半夜,第二天,自然是起得晚,而元达笙比他们还醒得晚。
元达笙早起后,他进厨房里用了早餐,这才进房把书筐打开,林氏陪在他的身边,元达笙没有瞧见元仕进,问“娘,爹又去老树下了。”
“下这么大的雪,老树下人多,你爹啊,就喜欢听别人闲聊。
他说可以听到好多有趣的事,前边一个村子里,前一阵子婆婆差点打死了儿媳妇,给儿媳妇娘家寻上门来,又把家里给砸了,那儿媳妇也跟娘家兄弟走了。”
林氏见到元达笙不反感她说这些事,越发的有兴致了,把听来的消息,又拾了几样说给小儿子听,她和元达笙说“笙儿,三个儿子,我和你爹现在偏心你。”
元达笙明白林氏的意思,他的大哥二哥是有家的人了,只有他还没有成亲,当爹娘的人,总会顾着弱的那一个。
林氏见到小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