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将奏本发还兵部和翰林院,由翰林院拟定敕令和官牒,让沈溪收到敕令后立即办理卸任两省总督之事宜,北上京城,面见皇帝领旨后再出发往西北。
至于新任湖广、江西总督,朝廷会择机派出,但绝对不会再以一人兼领两处督抚事务。
沈溪当初之所以可以一人占湖广和江西两个大省的总督之位,那是因为沈溪对鞑靼之战中功劳太大,如果以普通总督之位安置,会让人觉得朝廷赏罚不公。
现在沈溪调任三边总督,这差事在大明可说是军队最高职位之一,甚至跟五军都督府都督张懋和兵部尚书刘大夏都可以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对沈溪算是一种“提拔”,因而不必再用别人来兼领湖广和江西的差事,可以分派两人去。
两个巡抚就能解决的问题,完全不需要朝廷再委派总督。
刘大夏得知朝廷作出批复后,马上去见马文升,马文升好像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一样,让刘大夏去见谢迁,听听谢迁的意见。
马文升在送刘大夏出门时嘱咐“时雍,你一定要提醒沈溪,若他在西北出现什么差池,可不像在西南平叛时有办法兜回来。西北的水太浑,以你我在西北履职的经验来看,那些王公贵胄对人明里暗里各有一套,若沈溪得罪这些人,怕是无法全身而退”
刘大夏点头“以沈家郎的性格,还真应该提醒他一下,他行事不够沉稳,许多时候太过激进,就怕他去了西北没几日,就考虑出征草原。以他的自负,怕是鞑靼人根本就不放在他眼中”
马文升叹道“以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表现,让他收心养性怕是有些难度,就看他能否摆正心态。这件事你只能提醒,真正可以劝动他的人是谢于乔,你要特别跟于乔说明其中利害关系”
刘大夏带着马文升的善意提醒,亲自上谢府求见,可惜这次没碰到谢丕。
“说是年底前到任,但以如今西北的情况看,沈家郎越早过去越好”谢府书房,刘大夏把事情详细介绍了一遍。
谢迁神色淡漠“朝廷诏令已发出去了”
刘大夏摇头“翰林院正在草诏,估摸今夜便可成卷,明日诏令就可发出。于乔,沈家郎可是你举荐的,对他你有何嘱咐”
谢迁冷笑道“你问老夫刘尚书,你这话算是问错人了举荐沈溪小儿的人是你,作出批复的是内阁和陛下,跟老夫有关系吗沈溪小儿去西北,哪次没有你在背后怂恿现在应该是你对他多加嘱咐,可没老夫什么事情”
一退六二五,谢迁当这件事跟他全无关系,这让刘大夏多少有些无语。
不过以刘大夏对谢迁的了解,大概能猜出什么。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无奈地道
“于乔,之前我去见过马尚书,以马尚书之意,沈溪去西北,一定要守住本心,不可冒进,步步为营为宜他在朝中崛起,始终跟你的提拔和信任有关,这件事最好是由你去提醒他”
谢迁脸色不善,恼火地道“要说你们去说,老夫可不做此等事,若他在西北有什么差池,责任还要落到老夫身上不成”
“沈溪小儿为官数年,该怎么做他自己心里清楚,老夫可不想事事都为他编排好,他也不需要旁人为他安排此番朝廷调用,完全是看重他的能力,若是因老夫举荐或者如何,那他根本没必要去西北”
刘大夏听到这话,便知道谢迁已不可能提点沈溪。
仔细想想刘大夏就明白了“于乔一定是怪责我等让沈溪在外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