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内阁大学士,都是考取进士后一直留在翰林院、詹事府体系中任职,谢迁考虑到将来沈溪入阁,最好能保持血统纯正,才会提出如此要求,让沈溪在翰林院中打熬资历。
但沈溪的想法,跟谢迁不同,希望自己能在弘治、正德朝交替的时候到地方“避难”,等政局逐步稳定再回京师到六部历练一番,之后入阁,或许更锻炼人。
谢迁见沈溪屡屡推辞,沉吟一番,问道“进翰林院不好吗”
沈溪反问“阁老真认为,学生从延绥巡抚卸任,回去当个翰林学士,更为妥帖”
谢迁被问得哑口无言。
的确,沈溪已经是正二品大员,让他回去当侍读学士或者侍讲学士,这反差有些大,但谢迁自己就是翰林出身,心服口却不服“品阶上委屈你了,还是俸禄少了在翰林院,每年给你的俸禄和奖励加一起,比正二品的督抚少”
沈溪扒拉着手指头“话是如此说,但若算上地方上的孝敬”
谢迁怒道“你小子少在老夫面前插科打诨,再说这些没有用的,看老夫不训你,还想着地方上的孝敬就问你,翰林官做不做”
沈溪客客气气行礼“不做”
谢迁咬了咬牙“也罢,此事等回到京城后再议,索性也非你我能决定,还得看陛下安排。你可知,京师保卫战中太子对你多有褒奖,他在西直门和正阳门督战时,多次向陛下建议派兵出城助你一臂之力”
沈溪不明所以“哦”
“看来你早就知晓会如此,是吧也是你有本事,让太子对你信奉有加,以后若太子登基咳,这话虽有不敬之嫌,但大致意思如此,届时你或许有更好的前途,若继续留在六部对你的仕途无益”
谢迁执意要沈溪留在翰林体系中,当个有名无实的清贵之官。不过沈溪学聪明了,谢迁既然不再提留在翰林院还是六部的问题,他干脆不说话。
谢迁沉默好一会儿,才想起此次自己出京的目的,吆喝道“闲话少说,你马上派人,将骑兵追回来。料想狄夷兵马侵占紫荆关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你暂且驻兵原地,等紫荆关的狄夷兵马撤了,便安心回京,至于收复紫荆关的事情,交给刘尚书处理吧”
沈溪问道“阁老的意思,是让我把功劳拱手相让”
谢迁把眼一瞪“什么功劳收复紫荆关你可知,你对太子影响太大,太子屡次在陛下面前出言顶撞,多得陛下不知你才是幕后指使咳咳,就当老夫不知这件事,总之回去后不要擅自跟太子来往,即便要见,也要等你回翰林院后,堂堂正正地见,这是君臣间最基本的规矩”
沈溪心想,老朱家的规矩真多。太子又不是有几个兄弟,有人跟太子争皇储之位,朱祐樘就这么一个孩子,将来皇位怎么都是朱厚照的,跑不了的事情,你这个老爹还防着儿子跟大臣走得近,这当爹的得是有多没品
沈溪做出虚心受教的模样“学生谨记”
谢迁再强调“记得,紫荆关的功劳能让就让,所有功勋都集于你一身并不是什么好事做事低调,外面那些将领,你觉得对你忠心又有本事的,老夫回头给他们请旨加封,以后你有什么用人之处,他们自会感念你的恩德,尽心办事”
沈溪很想说,算了吧,外面那几位我可不敢指望。
主要是沈溪看清楚了这群老兵油子的嘴脸,用得着你的时候言听计从,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一个个就跟白眼狼似的,之前那群人还跟自己请战准备去紫荆关抢功劳,就好像功劳唾手可得,去晚了就被人抢光一样。
沈溪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