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沈溪,老早已是东宫讲官,而且内外兼修,入可以做东宫讲官为太子讲课,深得皇帝、皇后推崇,出则领兵与外夷交战,平匪安民。虽然沈溪年岁不大,声望不高,可就算是朱祐樘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良臣绝对是儿子未来的好帮手。
谢迁直接将话挑明“就算陛下下旨让沈溪出征西北,老夫也绝对不会同意,他回到京城,仍旧为东宫讲班,侍讲东宫,若时雍你执迷不悟,休怪老夫翻脸无情”
谢迁比之刘大夏年轻十三岁,跟七十多的马文升更是没法比,但他却拿出阁老的威仪,摆明态度。
平日里大家是朋友,可以不讲朝中地位,可我谢迁虽然年轻,但论地位,就算不在你们之上,也绝对不在你们之下。
我可是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子弥留之际,先召我到榻前叙话,并以我为顾命大臣,而你们两位可无一人有此殊荣。
刘大夏不由跟马文升对视一眼。
以前他们还没感受到谢迁如此帮亲不帮理,现在他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谢迁为了力保他的孙女婿不出事,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今更是拿官位来压人
你压谁不好,压掌管官帽子和天下兵马的吏部尚书及兵部尚书
就算你挂着礼部尚书的头衔,可内阁大学士一向是虚职,识趣的称呼你一声阁老,不识相的称呼一声大学士或者谢大人,到底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秘书,手上并无多少实权,你是顾命大臣又如何如今皇帝没驾崩,你始终不及我们这些堂官,手上有权有势,要人有人要财有财
马文升摆了摆手“于乔,你切勿着急,时雍不过是为国举贤。”
“举贤沈溪小儿有才,孰人不知熟人不晓,还用得着他举荐他这是怕自己在西北不能胜任领兵之事,便让沈溪小儿替他担责,你问问他,他就没有丝毫私心”
谢迁很生气,你刘大夏自己没本事平鞑靼,就让我孙女婿去,你要么就别接这差事,接了就自己上,害别人算什么本事
刘大夏道“我承认,的确是有私心”
马文升板着脸“时雍,这就是你的不是,别跟于乔置气,他不过是一时气话。”
“于乔说的没错,的确是我向陛下举荐沈溪,并获得陛下的认可和赞同,但以沈溪小小年岁,出任延绥巡抚,总算未委屈他,于乔不否认吧”刘大夏打量谢迁,问道。
这一点谢迁自然无法反驳。
沈溪如今不过十七岁,翰林一脉的官再清贵,手头没有实权,别人只是议论一下,不会有太大非议。
可放到整个大明官场体系就不同了。
沈溪小小年岁便成为三省督抚,就算挂的是正三品右副都御史而非右都御史官衔,别人也是议论不断
这可是十七岁的封疆大吏,怎么都该找个有威望和资历的人去,如何轮也轮不到沈溪头上。
在举荐沈溪这件事上,刘大夏已算顶着巨大的压力,直到年前沈溪在东南平息匪寇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非议声才减弱。
现在让沈溪到西北担任延绥巡抚,等于是官位再升,基本要挂正二品的官衔,刘大夏如此举荐,又顶着满朝的压力,这其实是刘大夏对沈溪能力的肯定,谢迁不能说刘大夏有功不赏。
“未屈才,却是送他去死。”谢迁厉声道。
刘大夏道“鞑靼内乱不止,如今正是出兵草原收复河套的绝佳机会,此战若得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