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九五章 终场换人(第四更)(2/3)
与谢迁等人不想送沈溪去草原送死的原因不同,李东阳是不看好沈溪。

    沈溪虽然做了不少事情,可在李东阳看来,还是太过年轻,涉及军国大事,绝对不能儿戏。

    恰好是因为看不起沈溪,李东阳此举变相帮了沈溪一个大忙。

    但工部尚书曾鉴却有不同的见解,禀奏道“正因为沈溪年轻气盛,当多加磨练才是,前往草原宣扬大明天威不过是正常出使,一来一回用不上许多时间。再者,东宫讲官中,本就不缺他一个”

    曾鉴完全是有意责难沈溪,因为在佛郎机炮这件事上,谢迁和沈溪的所作所为,让他这个工部尚书下不来台,再加上曾鉴跟闵圭的关系还不错,闵圭一向对沈溪有成见,自然盼望沈溪出京受苦。

    草原那等苦寒之地,什么都没有,再加上其内部叛乱,此番出使注定会有诸多波折,就应该让这小子多去受点儿磨练,让他知道朝廷是尊卑有别的地方别以为你是翰林官,年纪轻轻就想在别人头上拉屎拉尿

    跟以往不同,朱祐樘并未挨个询问每个人的意见,见李东阳和曾鉴意见相左,便把挑选出使草原使节一事暂时放下,转了个话题“倪尚书今日再次告病,之前他已接连上疏请辞,诸位有何见地”

    一个问题尚未解决,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吏部尚书倪岳体弱多病人尽皆知,不过如今满朝上下,还真没哪个老臣能接替这个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位置。

    历史上的倪岳,正是死在自己吏部尚书任上,同样是今年,只不过是九个月之后的事情。

    关于倪岳之事,所有人皆缄默不语,最后朱祐樘看着首辅刘健,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刘健看了看身旁老眼昏花的马文升,道“若倪尚书乞老归田,能担当吏部尚书职位的,恐只有马尚书一人。”

    一句话便说明七卿的地位排次。

    马文升论资历可比倪岳深多了,不过倪岳走的是翰林院升官的路线,当马文升在边关打拼时,倪岳舒舒服服地沿着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东宫讲师以及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和礼部尚书的途径青云直上。

    最后到倪岳担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时,马文升已经当了十多年的兵部尚书,为此马文升颇感不平,回到家中写了一首诗,其中便有“朝罢凭阑一黯然,独将心事诉苍天”一句,发泄心中的牢骚。

    眼下倪岳终于又退了,若是直接提拔吏部侍郎上位,会显得不能服众。

    这也是吏部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六部中若其他尚书出缺,或以尚书之间平调,或以侍郎升之,唯独只有吏部尚书,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基本都是从德高望重的老臣中抽人员接任。

    这也是为何要在屠滽致仕之后,把倪岳从南京兵部尚书职位上调到京城的根本原因。

    朱祐樘点了点头,连他自己也觉得让倪岳继续当吏部尚书有些太难为人了,自从去年年底倪岳卧床不起,如今已有近一个月未参加朝会,吏部的事情可拖延不得。同时朱祐樘也觉得,马文升足以当得起吏部尚书之职。

    “但”

    朱祐樘依然有些迟疑,“这样一来,兵部尚书便出现缺额”

    “陛下,不是有刘尚书吗”

    尤侃侃谢迁此时站了出来,等他把人选提出来,这次不但弘治皇帝,在场所有大臣都点头赞同。

    不管这些大臣以前服不服刘大夏,但刘大夏现在在延绥打了一场大胜仗,振奋军心士气,而且刘大夏一向是弘治皇帝倚重的实干之臣,经常为皇帝走南闯北,如今立下大功,人也六十好几了,是时候回京享清福。

    相比而言,六部中户部尚书管着钱袋子,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