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虽然去年就提了致仕,陛下再三挽留之后没挽留住终于忍痛允诺了,但是他手头的事情毕竟要交接,于是直到今年二月底才交接完毕,三月初开始,他便不用去上朝点卯了。但是因为其对烧水泥、炼石油和制橡胶品的特殊贡献,十六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将他的爵位提了一等,重新成为荣国公,这代表已经在外的贾珠基本上是板上敲钉的未来的一等将军爵,荣国府的爵位至少能够多袭一世。
陛下的这道旨意还未出京,就引起不少人羡慕嫉妒。
这就得怪荣国府里头的子孙辈太上进了,整个大明朝,除了宗亲不得科举之外,其余被册封为侯爵的勋贵人家,哪一家嫡长子不是从小被当做当家人培养的
读书只为了知礼而已,谁还真认认真真去寒窗苦读十余年然后考科举从一个从七品的小官儿开始熬起基本上只有看不到前途的旁支庶子才选择这一条路,嫡支的人,再不济走走关系,塞到禁卫军里头去,也是一个前途。
偏八公之中,只有荣国府这么一支奇葩,嫡枝之中,几乎人人都非文即武。
其实其余七个国公府的人也早早发现了荣国府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说好一起做纨绔,你却偷偷求上进的不仗义做法,但是原先先皇时期大家基本心下达成一致天下太平,咱们这些马背上挣军功的伙计们还是按住家里的孩儿们别冒头。
这也只是心照不宣的约定而已,人家真的要上进,难道自己府里去阻拦吗
况且此时以彼一时,当年是先皇对武将已经有鸟尽弓藏的架势了,现在这一位天子,瞧着这么十多年都是宽宏有度量的性子,再龟缩藏巧,可就真的没有冒头的机会了至于说当今这一位年老之后会不会也变得多疑起来,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咱们错过今上登基的机会,如今除了荣国府,也只有理国公和修国公府的人在朝中有个能说话的位置,开国之初赫赫有名的四王八公,如今竟然大部分在京城都排不上号了其余五公嗟叹,然后早几年从贾瑛领命去黑省之时就开始督促府中子孙好好上进,但是不论学文学武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是差不多十年,才长成了一批堪堪可用的少年,去年倒是统共有四五个人也得了生员或举人的功名。
这么多国公府像是约定好的一般把府中孩儿们赶鸭子地赶向科举考场,怎么可能不引人注目
学子们有愤懑这些勋贵人家的人也来科举,和寒门子弟争夺出仕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学子是骄傲的,觉得这些蠹虫不过是草包而已事实证明果然百十个国公府的嫡支旁支去考,也就寥寥数人过了,而且成绩都一般。
寒门学子们纵使心中还是有意见,但是在科考公正公平的前提下,也翻不出什么水花。
反倒是宗室子弟们,心中有了意见自从前几届坑爹的宫中模拟科举试开始开展之后,陛下每一届都不拉地把适学宗室子弟拉进宫考试,从八岁到二十岁全部不放过,就连太子陛下,去年也参考了谁叫他去年还是十九呢
对此,二皇子水晨还是很高兴的,去年他参考是十八,再过三年便是二十一岁,不必被他父皇压着进考场了需知道,当年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他差点被一泡尿憋出毛病来。
科举还是十分可怕的
会这么想的大多是二皇子这样实在读不进去书的,亦或者是与陛下的血缘比较近譬如先皇十一子,原先的粤北郡王如今的明郡王家中的那几个
但是譬如先帝早死的兄弟们或者叔伯兄弟们家的子孙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整个太初一朝他们虽然没个实权,但是领着宗室俸禄也是吃喝不愁的可是今上,唉,今上对宗室也不是不在意,就是逢年过节赏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