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8章 第 358 章(2/3)
天这架势

    才走神了一会儿会儿的众人连忙收敛心神,打算细细听下去毕竟,朝中为官数十载,喊口号谁人不会尤其是科举出来的,哪一个写文章不是花团锦簇的方才卫阁老的话,叫翰林院的人来说,能换十种文体,皆是慷慨激昂的。但是真能够像林大人这样一针见血,说动人心的人,却太少了。

    林如海的做法很简单,很直白,前朝没有军户这种户籍,初年的科举制度也算是清明,近三十年的文科举子们同前朝初年比,只多不少当然,前朝末年与本朝初年更加没有可比性,毕竟前朝末年的时候,科举舞弊案都出了好几起。

    这说明什么说明取举子数从来不是恒定的,就好比上届直隶有三千生员参加秋闱,取其中一成为举人,若是取够了三百整,难道再看见精妙绝伦的文章便不录取了么难道收不足三百人,便要胡乱收取火候欠佳的文章了么

    不不不,下头的文官,尤其是出任过各地主考官的人,怎么能够认下这事儿呢那就是明晃晃地给御史参自己渎职的把柄。所以他们皆是一脸义正言辞地摇头,证明自己等人为国取人才的时候,都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漏过任何一位饱学之士的,哪怕真超出了当年划定的录取人数,也有破格。

    这无疑是直接佐证了林如海所说乃客观现实。

    “是故,科举一事,不论是对士人、平民、还是军户来说,从来都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凭真才实学才能被考官挑中的锦绣文章,又岂会因为多了参考人员而少录取了有才华的学子呢”

    “再说到军户会不会因为能够参加文科而本末倒置放松操练”林如海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嘴角一挑,微微笑了一下,卫阁老看的真真切切,这分明就是嘲讽自己的意思

    当然,这时候想要争论林如海是不是在金銮殿大不敬已经来不及了,毕竟能站在他身旁看清楚他神情的人就这么几个而已,他那蔑笑又飞快就收敛起来了,卫阁老实在是找不到实锤参他。

    林如海自然知道自己的微表情把卫阁老气到了,不过那又如何呢

    他继续说着他的观点“臣昨夜又连夜统计,每三年即历届武科情况如下”

    众人方才的数据还没消化完呢,现在又听数据,有些心算能力不太好的人或者记忆力已经不行的老大人都要蒙圈了。好在武科的数据要简单明了得多简言之,就是自大明开国到现在,历年武科中被赐予三甲身份的超过七成是军户。

    林如海不紧不慢地扭头问蔡阁老“冒昧问蔡大人,平直大道与曲折小径,世人会选哪一条”

    哪一条

    前头人们只想到军户参加文科举之后会怎样怎样,这一切都建立在有军户去报名参加的前提之下文科举,可不是武科那样只要识字、能背出武经七书,再有一把子力气就可以通过童子试的而过了童子试便是生员,军户户籍自动改变了。

    对于军户们来说,考武科童子试比考文科容易多了。

    众人一时间茅塞顿开是啊,大家遮羞布之下的,无非就是担心军户们都去参加文科了,不愿意好好当兵,想要闹腾着脱军籍,可是摆在他们眼前的,考武科这条路,已经超过了五十年,每一届都有上千武童生,也没见军户就减少了啊。再说,对军户们来说,是考文科容易还是考武科容易这不是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事儿么

    所以,我们先前在争论来争论去,冒着每天上街被巡街的巡逻的兵丁、出入城门被守成士兵悄悄咒骂、背后吐口水的风险,坚决不同意军户参加文科的意义在哪里呢

    如果放到现代,林如海一定是一个以事实和数据说话的理科生吧。

    因为平心而论,林如海的话比卫阁老的要有客观且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