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贾大人张张嘴,下头海通镇附近的百姓倒是挺高兴的这个贾大人挺大方的,替他做事,吃得好,拿钱也多,只可惜来得人手太多了,没几天就把事情做完了。然后便是因此,他们对宝玉收海蛎子的五天一付款方式居然没有异议
没错,每五天,宝玉来一次。
第一回来的时候,是三月十五。
那一回,他穿着便服,带着一更二更并家丁几人,还有硬是要跟着他出门说贴身保护的禁卫军五人这五人是猜拳赢了的,输掉的五人只能下次陪同宝二爷出门,都不用纵马疾驰,任由长风慢慢走,三月份的气候正好,既不太冷,也没热起来,优哉游哉地不过大半个时辰就到了毕竟长风再慢,也是马,比牛车快多了。
那一天,这片长方形海域里头,一边插着五六根为一束的密密麻麻好几排竹竿,另一边是一排人工堆积的礁石,竹竿和礁石的中间大约有三四百米,每隔二十米又是一块礁石,这大礁石的用处倒不是主要用于立石养殖了,而是用以固定渔网的,毕竟渔民家里收来的网子大小有限,再说了,也不能够把几十条网子连在一起作拦着的作用啊,浪头稍微大一点,就得把网子拍烂了。
因为海蛎子此后都叫生蚝为海蛎子,入乡随俗的生活习性,它终生是不会挪地方的,也就是说,被汪小鱼兄弟两个人为挂在竹竿、贴在礁石石壁上的它们都不会长腿跑喽,也不会被浪头拍下来;独独底播养殖是指将苗种海蛎子放回大海,任其自然生长,需要网子拦一拦,以免过了一年发现浅滩下头一只都没啦,海蛎子们都随波逐流、四海为家去啦。
宝玉第一次来的时候恰恰好养殖区完工,验收完之后,揣着一包碎银子的一更和二更就根据三四更的册子,叫汪小鱼在一旁确认人脸,发钱。
先发的是修养殖区的工钱,统共二十人,当初说好的是如果十天建好是二十两银子,如果八天建好是二十五两银子,如果六天建好是三十两银子。现在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宝玉很大方,统共的工钱是三十五两。
当面称重确认了银子足两的,这二十人中有自发的领头人物,便是他出面全部领走,回头去村里再破开一一分下去的毕竟干活期间有辛苦些的,也有清闲些的,不能一刀切了平均分,那是要出矛盾的。
于是另外十九个汉子同这个抱着银子的汉子一起千恩万谢地感激了贾大人的慷慨,然后回村里分钱去了,临走前,那打头的村人还同一更二更说,但凡大人还有什么要卖力气的活儿,只管叫汪小鱼去通知他们就是了。当然,这三十五两里头,有一两是默认给汪小鱼的抽头,二十人都是没有意见的,虽然后来给小鱼送去的时候人家硬是不要,但是领头的汉子毕竟辈分大,论起来还是汪小鱼的叔辈的,眼睛一瞪就把这事儿拍定了“都是这样的规矩,你给介绍的活儿就得拿抽头。不然日后谁敢给我们介绍活儿干”当然,这是汪家村内部的分配方式相关事情,和宝玉无关。
付了建工队的钱,接下来就是这五天来交过海蛎子的人的货款啦。
因为前两三天大家都在观望呢谁知道这个官老爷会不会收了东西回头不认账
但是见汪家两兄弟天天撬海蛎子,最后还是有些和汪小鱼兄弟走得近的人家心动了管他是真的假的,反正撬一点海蛎子也不费力气,试试看吧。
故而首个五天,三更四更记在册子上的数量并不很多,拿到最多银子的自然是汪家兄弟,足足一十四两每天一人一百钱的播撒海蛎子工钱另算,另发。其余几人也都纷纷有两的收益。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官银
当初犹豫不决怕白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