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便把这话对秀娘说,原来来旺来福便是在书房里侍候笔墨的,如今两个跟了茂哥儿,干的也是铺纸磨墨的活计,年岁差的太大,玩闹不到一块儿,有甚事全依着他来,秀娘想一回,拍了巴掌“是该给他也寻摸两个书僮了。”
先自家中挑捡起来,秀娘身边四个丫头有两个是配了人的,如今还在她跟前侍候着,生下来的倒是有个男娃,只才三岁,当书僮的总要同少爷差不多大,秀娘还想起了觇笔捧砚“那两个倒是机灵的,也差着年岁呢。”
觇笔捧砚两个比徐礼小几岁,十五六的年纪,原是吴氏对儿子严的很,打小磨墨穿衣理书俱都自个儿来,到他要往前院去住,才给他寻起小厮来,书僮更是后头进族学才添的。
秀娘却舍不得儿子吃苦,身边亲近的挑不出来,满院里问还有谁家里有合适的男娃儿,看看这个脏样,再看看那个自个儿淘气,想了想还是寻人牙子来,找那过的,买了两个补进来。
一个七岁一个九岁,都比茂哥儿大,九岁的那个嘱咐打理书房事务,七岁的那一个便叫他同茂哥儿一道玩,半是当书僮半是当玩伴。
茂哥儿这才高兴了,还像模像样的要给两个书僮起名字,他知道姐夫身边跟着的书僮一个是笔一个是砚,先生教过了文房四宝,便叫他们一个是纸一个墨。有这两个伴着,该写字便一齐写字,该读书便一齐读书,茂哥儿不再闹脾气不肯进学了。
他如今知道进学不是件玩闹的事,一同蓉姐儿拌嘴便道“把你送学里去”一屋子的丫头都笑,蓉姐儿刮刮脸皮“我才不怕去学里。”
她的木樨香球儿做成了串,十五颗圆珠串成一串,秀娘这里有,吴家也送了些,花模子上还刻了莲纹,做出来的珠子一颗颗都带了莲瓣,吴夫人病中收到挂在床前去药味儿,还又回了礼来。
来回的礼是刘嬷嬷,秀娘拉了她问“身子可好些了一向想去看,只还没出热孝,再有些日子我再登门去看她。”身上有孝去瞧病人不吉利,百天虽过了,还得再等一等,等能穿蓝绿衣裳了,再上门去瞧她。
“咱们太太正愁着无人说话呢。”吴夫人知道那头柳氏预备着要嫁,这头便也急着给儿子寻摸起人来,可吴少爷的名声金陵城里哪个不知,好人家的女儿俱都不肯应下,那差些的图着银子来,吴夫人又瞧不上。
天一燥上了火,病越发沉起来,如今正用药压火气呢,秀娘也跟着叹“儿孙自有儿孙福,既是月老合错了姻缘,自有结成对的那么一天,她如今这急法,可不把身子给熬坏了。”
刘嬷嬷说起来眼圈也红,这其中的苦处,外人哪里知道,秀娘这是厚道,那别个哪个不骂,连媒人都不敢接这桩婚事,便是相好的人家,说要作媒,也都推三推四,请人上门宴席,也只当是要相看自家女儿,吴夫人索性闭门谢客,日日闷在院里。
秀娘陪着叹息,又送了好些个人参黄芪过去,送走了人还道“真是无妄之灾了,好好儿的,偏就闹成这样儿。”
蓉姐儿在隔间听见了,这时候扁扁嘴儿,说了句粗话“给丈夫纳妾不是猪猡头是甚便要寻个厉害的才能管教。”
这话却是过了份,叫秀娘拉过来打了几下手掌心“你一个没嫁的闺女,再不许说别家是非,凭她是甚样,轮得着你说了”
吴家除了来回礼,还邀了王家去徐礼的冠礼,王四郎不在家,这事儿便搁住了,蓉姐儿知道了,还偏了头问“他不是已经取过字了么”
连秀娘都不知道女婿已然取了字,眼睛一扫也懒怠说她,道“怕是在学里跟同窗一道取的,这回是正经的冠礼,帖子上头还有筮日的。”
蓉姐儿抽过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