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三章(3/3)
,到菜园子里面拔秧子时特意选出来留下的,为的就是蒸豆包的时候垫在底下,这样粘豆包出锅的时候,就不会黏在盖帘上面。

    徐老太把孙女叫过来就是有心教她一些东西,所以蒸豆包的时候就主动让孙女尝试跟着自己一起包。

    徐诗梦心细手巧,老太太的动作她基本上看过一眼就能学会,很快几个有模有样的粘豆包就被她包了出来。

    徐老太在一旁看着,十分欣慰孙女伶俐聪明,又感叹今年第一锅粘豆包蒸的时候用的是去年的陈面,要是新米磨出来的黄米面,蒸出来的豆包肯定更好吃。

    在老徐家一锅的粘豆包是肯定不够吃的,他们家人口多,往年蒸过的豆包拿到外面冻瓷实后,都会被放进家中大口备用的大水缸中,从低下码到最上层,要将水缸塞的满满登登,才能够一家人吃一个冬天。

    所以这一天,徐家堂屋灶膛内的火就没熄灭过,粘豆包是蒸了一锅又一锅。

    徐家那三房出摊赚钱的儿子媳妇们回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刚出锅的热腾腾香喷喷黄澄澄的粘豆包。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黏糊糊的豆包沾着白糖,都不需要在配上其他的菜,软糯酥滑吃的极为畅快。

    在外奔波一天的辛劳,仿佛都被那甜甜糯糯的口感给软化了。

    徐老太为自己的孙女向大家要表扬,今天这一锅又一锅的豆包,她孙女也是出了力气的。

    端着饭碗的徐诗梦听着大家对她的夸奖,心里面甜滋滋的,她喜欢这种感觉,黄米豆包沾白糖,也许就是家的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我之前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在这边很少能看见有人种麦子田地里的粮食是以黍子、谷子、玉米和高粱为主的。稻米没人种我可以理解,我们这边自古干旱少雨,但麦子没人种就很奇怪。

    后来问了长辈们才知道,我们这边多山底丘陵,很少有平整的土地,在加上十年里能六、七年干旱,种地的时候只能选择更抗旱保收的东西。麦子虽然也耐旱,但它在这边的产量没有上面几种粮食多,而黍子除了耐旱外更耐饥饿,所以地少人多的人家肯定选择种黍子,不求别的只为一家老小能活命,后来一代又一代这种种植习惯也就流传下来了。

    多以粘豆包这种东西别看它不起眼,在过去真是穷人家的救命粮。

    各位,假期最后一天,别忘记送祝福有惊喜呀

    感谢在20210215 21:09:4320210217 20:57: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祖宗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加二 3瓶;我是jud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