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三章(1/3)
    整个腊月,徐家一家人都很忙,家里面各房的中间力量都在忙着赚钱,他们想要趁着年前最热闹的这段时间多挣一些积蓄,这样家里面的情况就能多改善一些。

    被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也有一些农活要做。

    一进腊月徐常氏就是开始张罗着要蒸粘豆包,粘豆包是东北这边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用黍子也是就是黍米磨成面粉后,和玉米面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包芸豆蒸制而成。

    黍米也叫黄米是徐家地里自己种的,这种米黏性高,吃进去之后消化慢,所以非常顶饿,基本上一入冬就是农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主食。

    东北的冬季农户家大多数一天只吃两顿饭,因为猫冬的缘故他们都起的晚睡的早。

    但就算是这样,吃两顿就能顶一天,也能看得出黍米的耐消化程度。

    徐诗梦听她爷爷说,过去有的人家地少人口多,就在地里多种黍子,这样进入缺少食物又天气寒冷的冬季,耐饿的黍子就是保障一家人都能安全过冬的功臣。

    现在日子好过一些了,谁家也不用在指着黍子救命,但冬天蒸粘豆包的传统却依旧流传下来。

    粘豆包在蒸制之前,需要先把黍米去壳并且磨成粉,这个活在过去需要到有碾子的人家去借碾子,费时又费力。现在不用了,只要扛着粮食去乡上,那边有电磨坊,花上一点钱,用不了多长时间,蜕壳磨面就能一步到位。

    徐老爷子明天就打算带着一些黍子去乡里,加工成黄米面在带回来,徐奶奶觉得反正去一回,最好在带一些玉米面回来,蒸粘豆包的时候也能用得上,所以这爷孙俩就被打发出来搓玉米。

    寒冬的暖阳下,徐诗梦搬着小板凳坐在爷爷的身旁,一边搓着玉米粒一边听他爷爷将过去的故事。对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长辈们的言传也是她获得知识增长见闻的主要来源。

    徐爷爷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兄弟姐妹们分家的分家出嫁的出嫁,他最小没有人愿意带着,就靠给地主家放羊赚一口吃的。

    那时候羊儿们一只只被他养的膘肥体壮,他自己却瘦骨嶙峋。

    到了冬天他没有厚棉衣穿,晚上就挤在羊圈里面靠着山羊们的体温温暖自己,就这样一年一年活过来了。

    后来村子里给分土地,还把他之前放的山羊分给他几只,他就白天种地放羊,傍晚去山上河里搬石头拉黄土,攒了一年多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起了第一间房子。

    有了房子就有人上门说媒,然后就娶了媳妇有了这个家。

    徐爷爷对着孙女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时,表情很平淡,对他来说这就是生活。徐诗梦则是越听越惊讶,她以前都不知道,原来爷爷年轻的时候,日子居然过的那么辛苦。

    徐诗梦与她爷爷在院子里搓玉米粒聊天的时候,徐奶奶正在准备包在粘豆包里面的豆子馅。

    徐家粘豆包里面的豆子馅是什么品种,要看他们家今年种的是什么豆子,大多数情况下豆馅的原材料都会是豇豆和芸豆,但偶尔也会出现赤小豆或者红小豆。徐家每年会种上至少四、五种的豆类,全看今年是哪种更丰收。

    今年徐家粘豆包里面要用到的豆馅就是最常用的芸豆,老乡们又叫它菜豆,轻嫩的时候可以连着豆荚一起当成蔬菜吃,等到长老了,豆荚就不要了,剥开之后只留下鼓溜溜花生米大小的豆子。

    龙城这边有一种专门留下来吃豆子的菜豆叫做秋皮老,这种菜豆很好认,成熟之后浅黄色的豆荚和里面的豆子上都有长短不一,数不清的竖条状豆沙色条纹,这是秋皮老的标志。

    徐奶奶把家中的大铁锅内盛了大半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