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71章 教育方针(1/3)
    报道锐妈的并不仅仅华西早报一家。顶点 23s最快

    中国向来是有教育传统的,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物质投入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最典型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一名母亲,是如何通过换房的方式,买到了重点学校的学区房的故事。

    文章通过强有力的范例,指出了一点,只要买得起学区房,即使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依旧能够培养出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赚钱家。但是,仅仅买学区房还不够,父母也必须认识到,重点学校的要求是很高的,还要父母给予更深入的配合,了解教育的方方面面。

    华西早报的文章,就是试图用铁一般的事实,向读者展现,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应当是什么样的。

    而在河东省本地,类似的文章,早就不畅销了。

    因为记者们早就将之写烂了。

    省内的媒体,不得不将目光投注在更细致的方向。

    例如锐妈的具体教育方式,锐妈的具体的教育事例,以及锐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锐妈哪里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讲啊,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故事就讲的差不多了。

    王博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硬座,直着腰见到锐妈的时候,锐妈对采访已经有些倦怠了。

    “家里就是这样,你可以随便拍,但是不能碰这些东西。想挪动啥的话,你就和我说”锐妈只望了一眼王博腰里的照相机,就给了一串注意事项。

    王博坐车坐的脑壳都有些硬,傻傻的点头,问“能采访您吗”

    “能嘛,不过,我就是有点忙,时间不能太长。”锐妈的态度还是很好的,毕竟来的是记者,虽然是小报的记者,总归也是京城来的。

    王博还很少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顺手拍马屁道“您和杨锐的性格挺像的吧。”

    “我的儿子,肯定是要像我的。”锐妈对此还是很自信的。

    只是说了话以后,锐妈就低头开始写信了。

    自从有了媒体的报道之后,锐妈就开始收到来自各地的信件了。

    在信件还是主要通讯方式的80年代,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张海迪或者女排的五朵金花,都收到了大量的信件,但是,与其他名人不同,杨锐的成名,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大量的粉丝,还给老妈带来了大量的妈妈粉。

    王博望着她晃动的钢笔头,不好打扰人家,只能默默的端起摄像机,在别墅的四角拍了起来。

    别墅是新修的,而且由建筑队做了装修。

    贴地的瓷砖,刷墙的白漆尽显素雅。但是,现在的装修水平就是这样,京城的有钱人家,喜欢学外国酒店的装修,因为那是他们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

    比起酒店来,杨家的别墅装修就有所逊色了,但是,依旧比普通的房子要好的多,特别是与京城的大杂院来比,要新式和讲究。

    像是楼梯的护栏,就用欧式的柚木做了出来。如今木头并不是很贵,施工队给领导装修,自然都是捡好的上。

    甚至连房间里的工艺品,都有各地送来的礼物,与市面上的颇为不同。

    除此以外,最显眼的就是进口的电器了。

    光是一台24寸的大电视,就是现在商店里都没有的稀罕物。

    王博有些羡慕的拍了十几张照片,又在纸上记了几个电器的型号,觉得足够了,再绕回来,问道“杨书记什么回家,我能采访他吗”

    “老杨上班呢,他也不爱接受采访。”锐妈顿了一下,将不喜欢记者几个字给咽了进去。不能当着和尚骂秃驴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